九一一事件以来美国反恐过程中的主导性隐喻及其后果

来源 :国际安全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一一事件后,国际反恐行动似乎已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这与人们对恐怖主义的“越描越恐”密切相关,而隐喻的存在及广泛使用是导致“越描越恐”的重要原因。在恐怖主义的治理中,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涉恐隐喻具有启发性,但也因其随意性、凸显与隐藏的特征,限制了人们关于恐怖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在美国涉恐的政治、媒体和学术话语中,“恐怖主义是战争”“恐怖主义是野蛮的东西”“恐怖主义是疾病”和“恐怖主义是不受欢迎的植物”是占主导地位的隐喻。这些隐喻深植于历史、人们的恐惧、社会系统和舆论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恐怖主义
其他文献
智慧法治建设给法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法学实践教学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智慧法治建设的成果,突破高校与实务部门之间的壁垒,推进法学实践教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近些年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纵观近当代职业教育150余年发展轨迹,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成为必然.从现有实践来看,职业本科教育试点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