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下,我国融合教育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要让特殊学生“进得来”,全校师生要摒弃旧的观念与偏见,从心理与行动上接受多样化学生的存在,同时学校要主动创设良好的融合教育“软硬件”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让他们在普校能够“留得住”,特别要加强普教教师与特教团队的合作,提供合适的安置服务、课程与支持,让他们在普校能够“学得好”,以进一步推进有质量的融合教育实践。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特殊学生
一、树立正确的融合教育理念,让特殊学生能够“进得来”普校
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应该被拒绝于校门之外。长期的双轨制教育体系使得教师习惯了教具有同样能力水平的学生,部分教师对特殊学生还存在这样的误解或偏见:认为特殊学生的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事情,不应该进入普通学校课堂;花很多时间在特殊学生身上,取得的效果不明显,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普通儿童身上,培养优等生、尖子生;让特殊学生进入普通课堂,会降低教学质量。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许多特殊学生一样可以创造属于他们的精彩。多重残障的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多少人被她的文学作品感动流泪;唐氏综合征患儿胡一舟,他高超的指挥技艺得到众多赞扬的掌声;自闭症儿童森友,能够与著名的钢琴家郎朗同台演出等。诸多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如果特殊学生能够接受合适的教育,同样有机会取得成功。此外,研究表明,在融合教育的教室里,因为教师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教学技术以及利用多种资源等措施来帮助所有的学生学习,满足他们的需要,反而能使普通学生也因此受益。所以,学校领导与老师要摒弃旧的观念与偏见,树立正确的融合教育理念,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将学校的大门与自己的心扉为所有儿童敞开,欢迎他们同在校园里学习与生活。
二、创设友好的融合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在普校能够“留得住”
(一)改造校园无障碍硬件设施,让校园环境适应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为了使校园更加适应多样化学生的存在,学校进行了无障碍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改造,让他们能在友好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无障碍环境改造主要包括校园道路、洗手间、电梯、建筑物入口、室内出入口、室内通道走廊、轮椅观众席位、无障碍洗手间、过道扶手等硬件设施。当然在实施改造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全部进行改造,而是根据我校学生的障碍情况,选择性地进行改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营造良好的融合教育人文环境
除了要有合适的硬件配套支持外,融合教育的实践更需要相关人员的肯定和支持,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和其他员工。相关人员的态度是“融合环境”的重要元素,它能使校内形成良好的风气,更能促进特殊学生融入校园。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来营造这样的人文环境。
1. 全校师生共同赏析特殊教育影片
为了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特殊教育有更多的了解,转变大家对特殊学生的态度,了解相关类型特殊学生的特点,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全校师生共同欣赏特殊教育影片及相关纪录片,并推荐给家委会介绍家长一起观看,看完后交流分享影片的观后感与收获,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 邀请相关专家及成功的残障人士到校开展讲座
定期开展专家讲座。邀请特殊教育专家、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教师、中心医院医生等专业人士到校分享关于相关特殊学生的特点、如何正确与他们相处的技巧、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协助他们等内容。另外,还邀请成功的残障人士到学校讲课,让大家正确认识残障概念,激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
3. 开展活动宣传特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關爱特殊学生
在特殊的残疾人相关日子,如爱耳日、助残日、自闭症日等,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有体验残疾、作文比赛、有奖竞猜等,同学们踊跃参加。其次将全国助残日定为我校的助残日,鼓励普通学生积极帮助特殊学生,从小树立有爱无碍的观念,关心弱势群体。
4. 利用学校的媒体宣传融合教育
利用学校文化广场、宣传栏、学校网站、微信平台、学校广播等,加强对融合教育的宣传,展示特殊学生的作品,讲述融合教育的故事等,让大家对融合教育不再感到陌生。
5. 成立“暖阳”关爱团体
在我校“暖阳”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成立“暖阳”关爱团体,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学生关心身边的特殊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支持特殊学生在普校学习
良好的家校合作是融合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通过举办家校合作活动,让家长们了解融合教育,理解并支持特殊学生在普校学习。如开展家长讲堂,让家长了解融合教育的故事,加深对特殊孩子及其家庭的理解;开展普特学生亲子运动会,增进彼此的友谊;开展融合公开课,让家长进入课堂,亲自体验融合教育给所有学生带来的好处等。当家长从融合教育中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品质和能力上的变化,便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帮助身患发展障碍的儿童,很多家长的态度也变得非常积极。
三、提供合适的安置、课程与服务,让特殊学生在普校能够“学得好”
(一)组建鉴定安置及特教服务团队
首先,学校建立鉴定安置小组。主要包括我校行政人员、特教教师、普通班骨干教师、区内特教专业教师和学生家长。及时发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估,提供合适的安置服务。其次,组织特殊教育服务团队。从我区培智学校借调一名特殊教育骨干,聘请特殊教育老师,与我校普教老师一起,共同组建特殊教育服务团队,专门研究与实施特殊学生的教学、康复训练及相关支持服务。
(二)规范学生鉴定评量、安置与辅导流程
1. 特殊需要学生的筛选与上报。每学期期末,通过全校各班老师推介、家长申请等形式,确立待鉴定学生。 2. 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与安置。鉴定安置小组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考察,包括智力检测、考试试卷、医学诊断报告、教学观察、教师了解、家长晤谈等,以确定是否需要特殊教育服务。
3. 学生能力评估与编制个别化教育计划。鉴定评量小组及特教团队,全面评估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确定所需学习的课程、服务支持项目和方式,编制个别化教育计划。
4.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执行。班级老师及特教团队共同合作,依据计划对学生实施教学与辅导,协助学生个别化教育目标的达成。
5. 学习效果评估。教师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确定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教学调整。
6. 学生综合研判会议。每学期期末召开学生综合研判会议,普特老师共同向家长说明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完成情况,商讨下一階段的学习安排。
(三)合理安置特殊需要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与支持
1. 普通班加部分特教班:普通班加部分特教班模式主要集中安置中、重度智力障碍及多重障碍学生。上午主科时间采取抽离教学的方式,由特教老师负责教学,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课程以社区生活为导向,采用单元主题的教学形式,各学科紧密配合,课程注重功能性,为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下午回原班参与非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特教老师进班支持。
2. 普通班加巡回指导服务:对于轻度智力障碍学生采取普通班加巡回指导服务模式。他们的学业主要在普通教室完成,参加普通学生同样的教学活动,但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和要求掌握的概念不同。通过简化普通课程,降低学生的学习目标、作业要求等方式,使他们融入普通班的学习。
3. 普通班加资源教室:普通班加资源教室模式服务的对象主要有学习困难学生、情绪障碍学生、心理问题学生以及有康复训练需要的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目前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四、五、六年级的语数补救性教学、沙盘治疗、学习策略指导、注意力训练、社交沟通、运动康复等。此外,还专门针对特殊学生开设了潜能类课程,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美术、体育、陶艺、打击乐等。
4. 完全普通班加教育咨询:对于临界智力障碍边缘的学生采取完全普通班加教育咨询模式,全时段在普通班上课,采取轻度支持方式。基本由该班的班主任与课任老师负责他们的学业教育,同时负责个别辅导等特殊教育服务,特教教师为普通教师提供咨询与支持。
融合教育,我们在路上。有质量的融合将会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理想的教育。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特殊学生
一、树立正确的融合教育理念,让特殊学生能够“进得来”普校
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应该被拒绝于校门之外。长期的双轨制教育体系使得教师习惯了教具有同样能力水平的学生,部分教师对特殊学生还存在这样的误解或偏见:认为特殊学生的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事情,不应该进入普通学校课堂;花很多时间在特殊学生身上,取得的效果不明显,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普通儿童身上,培养优等生、尖子生;让特殊学生进入普通课堂,会降低教学质量。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许多特殊学生一样可以创造属于他们的精彩。多重残障的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多少人被她的文学作品感动流泪;唐氏综合征患儿胡一舟,他高超的指挥技艺得到众多赞扬的掌声;自闭症儿童森友,能够与著名的钢琴家郎朗同台演出等。诸多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如果特殊学生能够接受合适的教育,同样有机会取得成功。此外,研究表明,在融合教育的教室里,因为教师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教学技术以及利用多种资源等措施来帮助所有的学生学习,满足他们的需要,反而能使普通学生也因此受益。所以,学校领导与老师要摒弃旧的观念与偏见,树立正确的融合教育理念,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将学校的大门与自己的心扉为所有儿童敞开,欢迎他们同在校园里学习与生活。
二、创设友好的融合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在普校能够“留得住”
(一)改造校园无障碍硬件设施,让校园环境适应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为了使校园更加适应多样化学生的存在,学校进行了无障碍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改造,让他们能在友好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无障碍环境改造主要包括校园道路、洗手间、电梯、建筑物入口、室内出入口、室内通道走廊、轮椅观众席位、无障碍洗手间、过道扶手等硬件设施。当然在实施改造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全部进行改造,而是根据我校学生的障碍情况,选择性地进行改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营造良好的融合教育人文环境
除了要有合适的硬件配套支持外,融合教育的实践更需要相关人员的肯定和支持,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和其他员工。相关人员的态度是“融合环境”的重要元素,它能使校内形成良好的风气,更能促进特殊学生融入校园。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来营造这样的人文环境。
1. 全校师生共同赏析特殊教育影片
为了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特殊教育有更多的了解,转变大家对特殊学生的态度,了解相关类型特殊学生的特点,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全校师生共同欣赏特殊教育影片及相关纪录片,并推荐给家委会介绍家长一起观看,看完后交流分享影片的观后感与收获,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 邀请相关专家及成功的残障人士到校开展讲座
定期开展专家讲座。邀请特殊教育专家、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教师、中心医院医生等专业人士到校分享关于相关特殊学生的特点、如何正确与他们相处的技巧、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协助他们等内容。另外,还邀请成功的残障人士到学校讲课,让大家正确认识残障概念,激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
3. 开展活动宣传特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關爱特殊学生
在特殊的残疾人相关日子,如爱耳日、助残日、自闭症日等,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有体验残疾、作文比赛、有奖竞猜等,同学们踊跃参加。其次将全国助残日定为我校的助残日,鼓励普通学生积极帮助特殊学生,从小树立有爱无碍的观念,关心弱势群体。
4. 利用学校的媒体宣传融合教育
利用学校文化广场、宣传栏、学校网站、微信平台、学校广播等,加强对融合教育的宣传,展示特殊学生的作品,讲述融合教育的故事等,让大家对融合教育不再感到陌生。
5. 成立“暖阳”关爱团体
在我校“暖阳”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成立“暖阳”关爱团体,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学生关心身边的特殊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支持特殊学生在普校学习
良好的家校合作是融合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通过举办家校合作活动,让家长们了解融合教育,理解并支持特殊学生在普校学习。如开展家长讲堂,让家长了解融合教育的故事,加深对特殊孩子及其家庭的理解;开展普特学生亲子运动会,增进彼此的友谊;开展融合公开课,让家长进入课堂,亲自体验融合教育给所有学生带来的好处等。当家长从融合教育中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品质和能力上的变化,便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帮助身患发展障碍的儿童,很多家长的态度也变得非常积极。
三、提供合适的安置、课程与服务,让特殊学生在普校能够“学得好”
(一)组建鉴定安置及特教服务团队
首先,学校建立鉴定安置小组。主要包括我校行政人员、特教教师、普通班骨干教师、区内特教专业教师和学生家长。及时发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估,提供合适的安置服务。其次,组织特殊教育服务团队。从我区培智学校借调一名特殊教育骨干,聘请特殊教育老师,与我校普教老师一起,共同组建特殊教育服务团队,专门研究与实施特殊学生的教学、康复训练及相关支持服务。
(二)规范学生鉴定评量、安置与辅导流程
1. 特殊需要学生的筛选与上报。每学期期末,通过全校各班老师推介、家长申请等形式,确立待鉴定学生。 2. 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与安置。鉴定安置小组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考察,包括智力检测、考试试卷、医学诊断报告、教学观察、教师了解、家长晤谈等,以确定是否需要特殊教育服务。
3. 学生能力评估与编制个别化教育计划。鉴定评量小组及特教团队,全面评估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确定所需学习的课程、服务支持项目和方式,编制个别化教育计划。
4.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执行。班级老师及特教团队共同合作,依据计划对学生实施教学与辅导,协助学生个别化教育目标的达成。
5. 学习效果评估。教师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确定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教学调整。
6. 学生综合研判会议。每学期期末召开学生综合研判会议,普特老师共同向家长说明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完成情况,商讨下一階段的学习安排。
(三)合理安置特殊需要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与支持
1. 普通班加部分特教班:普通班加部分特教班模式主要集中安置中、重度智力障碍及多重障碍学生。上午主科时间采取抽离教学的方式,由特教老师负责教学,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课程以社区生活为导向,采用单元主题的教学形式,各学科紧密配合,课程注重功能性,为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下午回原班参与非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特教老师进班支持。
2. 普通班加巡回指导服务:对于轻度智力障碍学生采取普通班加巡回指导服务模式。他们的学业主要在普通教室完成,参加普通学生同样的教学活动,但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和要求掌握的概念不同。通过简化普通课程,降低学生的学习目标、作业要求等方式,使他们融入普通班的学习。
3. 普通班加资源教室:普通班加资源教室模式服务的对象主要有学习困难学生、情绪障碍学生、心理问题学生以及有康复训练需要的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目前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四、五、六年级的语数补救性教学、沙盘治疗、学习策略指导、注意力训练、社交沟通、运动康复等。此外,还专门针对特殊学生开设了潜能类课程,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美术、体育、陶艺、打击乐等。
4. 完全普通班加教育咨询:对于临界智力障碍边缘的学生采取完全普通班加教育咨询模式,全时段在普通班上课,采取轻度支持方式。基本由该班的班主任与课任老师负责他们的学业教育,同时负责个别辅导等特殊教育服务,特教教师为普通教师提供咨询与支持。
融合教育,我们在路上。有质量的融合将会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理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