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浅述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得出:提高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准备活动 体育教学 学生
前沿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体育课由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个部分所构成。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环紧扣一环,缺少了其中某一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每节体育课的基础和前提,为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做好从心理到生理机能各方面的总动员。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活动肢体,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能活跃课堂气氛,全面发展身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学习,使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说准备活动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对学生体质的影响及伤害事故的预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是具有特殊意义。本文通过对我校8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通过教学实例结果进行对比,总结了对提高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有效性的一点见解和体会。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我校学生800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收集并整理有关准备活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选取我校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2份。回收率96.5%,剔除无效问卷剩余766份,有效回收率95.7%(表一、表二、表三、表四)。
1.2.3教学实例对比法:把5个教学班的男生120人随机分成A组(为实验组)和B组(为对照组)每组60人。
分别对A组在充分的准备活动的状态下进行200米跑的测试并把成绩(表五)B组在随意活动的状态下进行200米跑的测试成绩(表六)以《2007年广州市升中体育考试标准》作为测试和评价指标对(表五、表六)进行对比分析。
2.7调查结果
测试后3分学生身体反应情况调查(表七)
2.2分析
2.2.1通过对我校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一、表二、表三、表四)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知道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可是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上体育课时不按老师要求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应付了事,因此影响了教学效果。更有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时,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而造成运动损伤。还有一些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认识有偏差,他们认为准备活动会消耗体能,影响基本部分的练习或测试成绩。
2.2.2针对(表一、表二、表三、表四)所反馈的情况我对所任教的初中5个班共120名男生进行了教学实例对比,并以《2007年广州市升中体育考试标准》200米跑成绩作为测试和评价指标。从(表五)所测成绩来看AB两组学生的成绩无明显差异。而(表六)所测成绩结果显示B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比A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落后。而从(表七)结果来看B组92.7%的学生在随意的准备活动的状态下进行练习,表面上节省了体能,可所测成绩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提高,还出现了较大的生理反应。而A组98.5%的学生并没有因为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消耗了体能,相反因为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而提高了成绩,生理反应也很正常。
3 小结与建议
3.1小结
3.1.1充分的准备活动是^体进^最佳运动状态的前提和基础。
3.1.2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运动成绩、练习程度等)的有效措施。
3.2建议
3.2.1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3.2.2其次通过教学实例及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知识的讲授,以常见的运动损伤:如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为例。逐步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2.3再次改进准备活动的教学形式:一、尽量避免采用固定的模式,应根据教材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新内容,使学生每次上课时都有新鲜感。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精力,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生理的准备上好体育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准备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二、增加准备活动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围绕主要教学内容,以游戏吸引学生,提高主动性,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偶尔改变全班整齐划一的一起做准备活动的组织方法,教师可教给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方法,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自由分组或独立进行准备活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样既保证了准备活动的质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3.2.4综上所述,提高准备活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必须从根本上、思想上去认识、去改变、去重视。最终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
关键词:准备活动 体育教学 学生
前沿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体育课由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个部分所构成。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环紧扣一环,缺少了其中某一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每节体育课的基础和前提,为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做好从心理到生理机能各方面的总动员。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活动肢体,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能活跃课堂气氛,全面发展身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学习,使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说准备活动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对学生体质的影响及伤害事故的预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是具有特殊意义。本文通过对我校8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通过教学实例结果进行对比,总结了对提高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有效性的一点见解和体会。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我校学生800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收集并整理有关准备活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选取我校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2份。回收率96.5%,剔除无效问卷剩余766份,有效回收率95.7%(表一、表二、表三、表四)。
1.2.3教学实例对比法:把5个教学班的男生120人随机分成A组(为实验组)和B组(为对照组)每组60人。
分别对A组在充分的准备活动的状态下进行200米跑的测试并把成绩(表五)B组在随意活动的状态下进行200米跑的测试成绩(表六)以《2007年广州市升中体育考试标准》作为测试和评价指标对(表五、表六)进行对比分析。

2.7调查结果
测试后3分学生身体反应情况调查(表七)
2.2分析
2.2.1通过对我校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一、表二、表三、表四)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知道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可是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上体育课时不按老师要求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应付了事,因此影响了教学效果。更有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时,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而造成运动损伤。还有一些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认识有偏差,他们认为准备活动会消耗体能,影响基本部分的练习或测试成绩。
2.2.2针对(表一、表二、表三、表四)所反馈的情况我对所任教的初中5个班共120名男生进行了教学实例对比,并以《2007年广州市升中体育考试标准》200米跑成绩作为测试和评价指标。从(表五)所测成绩来看AB两组学生的成绩无明显差异。而(表六)所测成绩结果显示B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比A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落后。而从(表七)结果来看B组92.7%的学生在随意的准备活动的状态下进行练习,表面上节省了体能,可所测成绩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提高,还出现了较大的生理反应。而A组98.5%的学生并没有因为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消耗了体能,相反因为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而提高了成绩,生理反应也很正常。
3 小结与建议
3.1小结
3.1.1充分的准备活动是^体进^最佳运动状态的前提和基础。
3.1.2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运动成绩、练习程度等)的有效措施。
3.2建议
3.2.1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3.2.2其次通过教学实例及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知识的讲授,以常见的运动损伤:如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为例。逐步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2.3再次改进准备活动的教学形式:一、尽量避免采用固定的模式,应根据教材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新内容,使学生每次上课时都有新鲜感。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精力,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生理的准备上好体育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准备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二、增加准备活动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围绕主要教学内容,以游戏吸引学生,提高主动性,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偶尔改变全班整齐划一的一起做准备活动的组织方法,教师可教给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方法,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自由分组或独立进行准备活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样既保证了准备活动的质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3.2.4综上所述,提高准备活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必须从根本上、思想上去认识、去改变、去重视。最终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