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也是目前教学中经常提到的需要给学生培养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既不是来自机械的练习,也不能归之为过去经验的重复,而是通过顿悟而获得。这些思想是很有价值的,值得借鉴。
  我国教育培养的新型人才需要创造性。因此,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便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主导思想。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其实,一次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专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依据多年的教学积累,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多提问,多想问题的习惯
  有位名人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也就是说,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又终于问题的解决,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学生,他们的说和做,无不具有创造因素,好奇、好问、好动、好想,他们生性中求异意识比较强烈。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保护、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鼓励学生创新求异。有了一个宽松的创造时空,学生方能敢说、敢做,标新立异,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断的迸射出来。
  二、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创造兴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尤其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師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重挖掘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学会“节外生枝”。让学生充分想象,在某些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加以加深,突破传统的思维。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哪怕是想入非非,异想天开,也要支持,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亚里士多德做过精辟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风格、气质、理想、信念等熏陶、感染、启迪学生。是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创造的良好的热情和欲望,自觉进行创造性学习。
  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得出解决某一问题的“通法”,这种做法固然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效的。但我认为过分强调“通法”让学生对号入座,这样或许会收到“有心栽花花不开”的苦果,导致学生思维呆板。一旦“通法”在某个问题“失效”时便束手无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作为教师应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人贵创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特别注意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不断提高创造思维的质量。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一个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欢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是教育之本。学会阅读才能发展。可见阅读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运用正确的讲授方法,因势利导,渗透对生活的思考,引發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四项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听读”为输入能力,“说写”为信息输出能力。但长期以来,四项能力似乎备受关注的是“写
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养成各种习惯的基础,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孩子成长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抓住时机,耐心指导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学校的学习完全生疏,许多规距和道理对成人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对孩子还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自主学习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笔者曾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责任、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过程。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与使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让学生喜欢做作业,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从而把他们从繁重的机械的作业中解放出来。  长期以来,小学生数学作业负担过重而效率低下的现象始终存在,因而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树立以“生为
【摘要】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但由于各种各样的障碍致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积极主动、课程开发盲目、单一、课程管理杂乱、课程效果不理想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作者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浅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不断优化课程和资源配置,使学校成为课程改革
[摘要]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结合文献资料,深入剖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深远意义及其作用。力图以体育心理学为切入口,通过体育教学来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贫困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高
人文是指人性和教养,是融于生命生活的一种态度、信念和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建立在人性化、人文主义倡导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思想和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基础上的,它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高科技时代不断融入人类所有文化精神(包括科学精神、伦理精神、艺术精神)而逐渐形成。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当代人文精神可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是教师精当点拨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79-01  民俗,又称为“风俗”“习俗”,即人们的传统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的总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挖掘这些民俗文化,无疑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自觉担当起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新课程改革也明确了民俗文化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三校同课异构”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一课(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引起了笔者对这一课的一些思考。  一、导入激趣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的成败。?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