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展区:绿色脉动弥漫慈展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m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慈展会上,记者观察到唯一的清一色绿意萌动,清新盎然的展区当属生态公益展区。该展区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和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联合承办。展区整个面积近1500平米,6个主题展区,覆盖湿地保护、三江源保护、荒漠化防治、零废弃、污染防治和绿色生活等6大重要环境议题。
  展区由国际著名的设计师韩家英操刀整体设计,主打低碳绿色路线,用废旧木板制成地台和展板,用回收铁桶当展区的桌子椅子。细微之处,无不流露承办方的用意和决心。
  9支来自“给绿中国”生态公益展区的参展机构的队伍,用他们别有的创意方式在场内宣扬环保理念。来自安徽合肥的榆木先生,若干支彩笔,几笔勾勒,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可爱的江豚。200只熊猫玩偶,气势磅礴。当然场内也有一批批穿成动物外套的志愿者,扮成江豚,熊猫,雷锋侠等列队巡游宣扬保护动物。阿拉善区的蒙古族的梭梭和马头琴表演,呼吁大家关注荒漠化治理。现场唯一的萤火虫帐篷,让参观者近距离观赏奇妙的小生物。一支自行车队身着酷炫彩装场内巡回,传播绿色出行理念,呼应“9·22世界无车日”主题。昆山的一家环保机构用废旧报纸、平常用的包装物废旧料等编织彩色假花,给研究室内设计的朋友带来眼前一亮的收获一每个整点,环保展区的疯狂队伍已然成为场馆内一道热烈的风景线。
  在“给绿交流区”的活动中,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吕植教授把三江源地区生态的美与伤,当地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与文化,以及公益组织保护三江源的故事娓娓道来,台湾著名自然摄影师黄一峰,分享他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观者身临其境中国的环保事业多么艰巨又是多么令人向往。万物神奇皆来于自然,环保让记者感受到“路漫漫其修远,吾辈当上下而追求”的使命和责任。
其他文献
研究河流生态系统中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确定其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和功能,对研究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物质循环规律,阐明水生动物的种间关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近年来,碳氮稳定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