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祛“风疾”的翳风穴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ao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耳垂后侧突起的骨骼,称为乳状突起,其骨前方小凹陷之中即是。将耳垂往后方压下,正好可接触到此凹陷处,用指尖按压会有胀痛感。
  “翳”这个字的本义,是指用羽毛做的大扇子。 翳风穴,意思是遮挡风邪。中医所说的“风”分为“内风”和“外风”。“内风”多是由于人体阴阳不协调、阳气不能内敛而生,而且多为“肝阳上亢”,热极生风,导致“肝风内动”而突然昏倒,相当于西医的脑卒中;而“外风”则是自然界不合乎正常时节的风,或者是正常的风但由于人的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易导致伤风感冒。翳风穴对一切“邪风”导致的疾病有效,即“善治一切风疾”。
  经常坚持按揉翳风穴,可以增加身体对外感风寒的抵抗力,减少伤风感冒的几率。风寒感冒后按揉翳风穴,头痛、头昏、鼻塞等症状很快就好了。治疗面瘫时,不管是中枢性面瘫还是周围性的面瘫,都可以找翳风穴治疗。
  如果你在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严重时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不能做皱眉、鼓腮、闭目和撅嘴等动作,就是面部被风邪兼夹着寒邪或者热邪从面部的肌肉、经络、穴位吹袭入内,痹阻了面部经脉的气血运行,造成面部组织缺血、缺氧,引起面部神经麻痹。这时你会发现在翳风穴处存在疼痛或压痛感。经过几天治疗后,再用同样的力量按压穴位,如果感觉疼痛减轻,病情一般较轻,反之则病情较重。
  现在很多人感到没精神、易疲倦,而指压翳风穴对消除疲倦感非常有效。每日用双手拇指在鼻、口吐气同时按压翳风穴,每次压36次,每日重复3次。按时会微微作痛,但是它能治好焦躁、倦怠,使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老年人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来按摩这个穴位,伤风感冒、面瘫、中风基本上就可以与你绝缘了。
  自我按摩法: 正坐,举起双手,以拇指按在两侧翳风穴上,稍加用力进行按揉,以有胀痛感为宜。左右两穴同时按揉,每次大约按揉2~3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其他文献
胸痛的病因很多,既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器质性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有数十种疾病可以引起胸痛,归纳起来可分为五大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恰当灵活地运用课程资源,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开发课程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立足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等方面,借助多种渠道开发、设计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助力。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学习;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提高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任重道远,教师要认真領会课标精神,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兴趣;营造氛围,让学生愿表达;落实主体,让学生有主见;合作学习,让学生有事做;拓展实践,促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品德教学;生本策略;教学效果  提高品德课堂实效,要求品德教师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潜心研究教法,发挥教育智慧。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主合作教学法;理论依据  目前,体育教学多为“灌输式”教学模式,即学生被动地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进行“接受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发展能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改进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  一、体育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思考  每个学
由于天气冷暖反复无常,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日益增多。以下介绍一些咳嗽防治的有关知识。1、咳嗽类型多,选药要慎重
语文是一道丰盛的语言大餐,理应带着学生细细咀嚼。如何带领学生"嚼"出语文味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品词、品句、品读,体会文本用词的准确、精妙,体会关键句子所隐含的深刻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