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的介入将点亮自我品读的思维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idixie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为中心課堂就是让学生阅读文本后有话要说,有思想可回味。只有基于学生基础的文本解读,才能让教学预设和生成做出灵气、做出思想、做出个性 、做出实效来。这就需要给学生一个契机,打开思路;引导学生螺旋式地思考,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而学生基于阅读的再体验是创造的开端。
  【关键词】适时;自我发现;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记得叶圣陶曾说过的那句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那样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面对植物的种子,你只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它们一定能顺利地发芽、开花、结果!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就应该像种“木村苹果”一样,“不使用农药和肥料”,而只是顺水推舟,让学生在自然、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 “发芽”(读文本)、“开花”(理解文本)、“结果”(感悟文本,创造自我,提高和发展语文素养)。
  下面我将以课例研讨的形式对如何创设“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适时介入的指导将点亮自我品读的思维的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探讨一:找准入口——给学生一个契机,打开思路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让我想到了时下流行的原生态音乐。所谓原生态音乐,其实就是原汁原味的,来自乡野民间的草根音乐。照此理解,以学为中心课堂岂不就是“返璞归真、原汁原味”的课堂?按我的理解,这种“返璞归真”就是回归文本,引领学生自己去感悟,从而有所心得。更确切地说,就是让学生阅读文本后有话要说,有思想可回味。肖培东老师在上琦君的《春酒》中,对“春酒”这一题目的朗读设计恰到好处,我们听课的老师在课后的交流中也觉得受益匪浅。肖老师没有粗暴的把学生往母爱和民俗上拽,也没有单调重复学生已知道的、浅显易懂的过年问题来营造课堂表面的繁荣,而是借助“你觉得改用什么感情来读题目”这样一个四两拨千斤的问题引出“你为什么这样读,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吗”这个问题,击中了学生认识上的感应点,极具价值。这样一来,在学生朗读品析时,就很明显地出现了两大类的情绪:喜悦和伤感。从而使学生开始明白琦君在用成人视角看问题,用孩童口吻诉说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思索起琦君的“到哪儿寻找真正的家醅”这个问题 。
  整堂课学生在肖老师的带领下选择自己有感悟的问题回答交流,很自然地就得出“散文是抒发情感的”“读散文得学会读情感”的感悟。
  比如说刘飞耀老师在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时,对爱情的解释恰到好处,我们听课的老师在课后的交流中也觉得受益匪浅。刘老师没有落于俗套,把爱情简单地解读为令人激动的、甜蜜的;也没有单调重复学生已知道的、浅显易懂的问题来营造课堂表面的繁荣,而是借助《泰坦尼克号》动人魂魄的视频片段引出这样一个问题:“信中为何要用奶奶的童话故事,而不用类似《泰坦尼克号》一样感人肺腑的故事?” 这个问题击中了学生认识上的盲点,极具价值。同时,这个问题使之前诸如“上帝如果第四次来,他会干什么?”之类的简单的问题的铺垫作用得以彰显,突出了这个作为课堂中心的问题。当这个问题使学生茫无头绪时,刘老师给了适合学生认知的启迪,出示了三个极漂亮的问题:
  1.故事中“男人”“女人”为何没有名字?
  2.“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反复出现有何用意?
  3.为什么要把故事放在五十年的时间里?
  学生在刘老师的带领下选择自己有感悟的问题回答交流,很自然就得出“爱情是要经历风雨的,是长长久久的日子里的考验,不仅是年轻时候的相依相恋,更是年老时的相依相持相守。爱情如同一块粗糙的玉石,需要时间慢慢去雕琢。同时爱情不是专属于杰克珍妮、梁山伯祝英台的感天动地,它属于每个男人每个女人”的感悟。
  肖老师、刘老师立足于学生的文本解读,对文本思想的注释回归真璞,不仅学生能自己发现苏霍姆林斯基信中的良苦用心,受益,连我这个大人也觉得可以终生品味,真是收获了丰收的果实啊!
  这些优秀的教学预设和精彩的生成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如何珍视并灵活地利用好一切生成性教学资源,而不是墨守成规、浮光掠影、机械地程序化运作。可见,只有基于学生基础的文本解读,才能让教学预设和生成做出灵气、做出思想、做出个性 、做出实效来。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从而让祖国的花朵们实现“开花”(理解文本)、“结果”(感悟文本,创造自我,提高和发展语文素养)的过程。
  方法探讨二:适时的追问——螺旋式的思考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
  我认为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得做到“无我无招”。何谓“无我无招”?“无我无招”不是说教师不需要预设,不需要解读文本,不需要有所作为。而是指教师得有多种预设,得有课程标准解读的预设,得有自我解读的预设,得有各种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可能性解读的预设。教师得把文本揣摩透装在心中,心中有丘壑。学生“招”来,教师得“见招拆招”,顺水推舟,因势利导,招招有实效,做到此时“无招胜有招”。用教师的“无我”成就学生的“自我”。
  所以,要想达到上述效果,我们在文本预设中得营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发现之势,蓄能顺流之水。
  我们先看某老师《社戏》文本解读部分的教学预设。
  在梳理完全文的故事情节后教师做了这样的预设:
  教师预设问题:“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么文中的‘我’认为戏好在哪里呢?”
  预设学生1:景好(环境)
  例: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预设学生2:人好、情好(人物)
  師:这些小伙伴当中你最喜欢谁?
  在这个环节预设中,我觉得“文中的‘我’认为戏好在哪里呢”较贴近学生,能引出学生的感受。
  方法探讨三:推波助澜——基于阅读的再体验是创造的开端
  最近,在学习全国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春酒》的课堂教学时,本人就文本、师生、课堂学习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细品味,看到了肖老师积极创设民主的、自然的、生活的、活动的、自主的、情感的、趣味的学习环境,建立一种师生间如朋友般的和谐氛围。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营造贴近学生自身体验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被吸引、被感动、被激励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从而使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的生态关系,体会到了课堂上的自然和谐、互动生成、生命发展的自然面貌。
  肖培东老师上的《春酒》的课堂上,相对于知识与技能来
其他文献
丁国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  作为自然界的高等动物,人,离不开自然。人是从自然中走出来的,所以从本性上说,人都有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渴望。  但不知从何时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说起自然,许多同学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似乎离开自然太远了也太久了。城市越变越大,而属于“自然”的土地却越来越少,并离我们越来越远;似乎每年只有春游、秋游时,我们才能有
摘 要:随着当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脑的快速普及,传统的手工书写被现代输入系统所替代,人们手写能力出现很大程度的退化,常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此现象对字体设计课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字体设计课程产生变革。文章由此现象产生思考与讨论,提出变革方向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书写能力;字体设计;课程变革  汉字作为我国上下五千年无数人民的智慧结晶,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无上瑰宝,又是现代社会文化传
目的:探究西藏阿里地区表观健康人群尿碘水平,以及尿碘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16年9至11月随机整群抽取的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葛尔县509名表观健康志愿者,对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箱包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在品牌打造和国际化市场的竞争领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将以我国箱包品牌的国际化作为研究重点,发现其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箱包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箱包;品牌国际化;资金积累;核心价值  目前,我国箱包已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箱包出口行业总量的半数以上,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经济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重要性也在发展中不断被印证。中国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有相似之处,通过对比苏联模式的失败,我们能够得以借鉴其优势与不足,从而运用到我国的发展
随着许多新技术被应用到测绘工程当中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测绘的准确性,但同时也使得测绘工程更加复杂化.随着测绘行业的从业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加强
三维打印模型又称RP模型,随着3D打印技术的提升,RP模型也极大的缩减了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设计成本,提高模型精确度,方便了企业对产品的开发,但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单一的靠RP
内容介绍雷梦拉是一个八岁的女孩,再开学就要上小学三年级了。她在学校里爱出风头,却又担心别人说她是讨厌鬼;对家里的食物挑挑拣拣,却在自己被罚亲手做过一次晚餐之后理解了
期刊
雷锋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重新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分析雷锋精神在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中的重
【摘要】文本解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有效生动的文本解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深阅读体验,而且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初中语文文本解读却出现了表面化、碎片化、游离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语境理论,并以八年级语文上册《老王》一文为载体,通过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认知语境这三个层面,形成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