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理性探索

来源 :企业导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rew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问题,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转变;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性和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这一重大战略方针的贯彻执行,不仅要求中央政府全面把握实施,更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界定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主要指由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经济增长方式即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更广泛、深刻,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不仅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变化,还包括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境等因素,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方面。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更强调经济系统的办调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
  (二)由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其单纯地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总量的扩张。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还包括结构优化、环境改善、技术创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等方面的内容,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向“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就是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即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向技术进步和提高效益的转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回顾历史,从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可以看出,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这一时期,有工业主义精神之父之称的圣西门曾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烟囱冒烟有多长,产品的利润有多高。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显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长远看来不利于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需要进行检讨和反思。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消耗过高,资源效率低下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使得我国的稀缺资源极不经济地被耗费。根据新公布的普查结果,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略有下降,但这并未改变当前我国能耗过高、资源效率低的总体现状。“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2009年能源消耗总量达31亿吨标准煤,相当于21.32亿吨油当量。”而“国际能源机构19日发布数据称,中国2009年消费了22.52亿吨油当量的能源,比美国高出约4%,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尽管两个数据依据的资料统计来源不一,但是相差仅仅1.20亿吨油当量的能源,说明我国即使2009年尚未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也和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仅有一步之遥了。
  (二)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加速
  在我国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据有关方面报告,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工业废弃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13.8万亿标立方米上升到2009年的43.6万亿标立方米。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每年新增3436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每年增加退化草原2.5万公顷:北方河流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线(30%~40%),其中黄河、淮河、辽河达60%,海河达90%。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华北平原出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据世界银行1997年统计,我国仅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相当于GDP的3%~8%。
  (三)重化工业发展,就业难度加大
  我国农村有超过1.5亿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镇非农业中就业,城镇每年还有1500万以上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近年来由于集中力量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大企业,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大量占用耕地,每年增加成千上万失地农民。“近几年我国每年建设占用耕地250~300万亩,如果按人均一亩地摊算,就意味着每年大致有250~3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所谓“失地农民”有相当数量的增加,这对于缩小城乡和贫富差别、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回顾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9.8%的年均增长速度,在经济方面更上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台阶,但在获得显著增长的同时,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运行中也逐渐的暴露出来,比如贫富差距过大、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失衡等。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所表明,单纯地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无法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依靠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转变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发展
  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就是要改变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做法,致力于通过扩大企业的科技投入来实现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以质取胜;要改变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这就带来了另一个转型: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1)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积极推进传统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2)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推进“三网”融合的发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3)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现代化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特别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要用先进技术改造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促进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化、社会化轨道。(2)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改善国家经济与社会管理。这是贯穿经济体制改革全过程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当前主要是加紧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在完善商品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政府在转变经济管理职能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动经济法制建设。(3)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与扩大就业相结合,把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作为重要的目标。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主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收入根本调节力度,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以达到效率和公平兼顾的目的。(4)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利益而满足其自身需要,也可以说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永续利用的问题。同时,还要通过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四)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实践,贵在实效,应结合实际加以运用。要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应当着力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1)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2)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加快转变。因此,要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政府机构设置、职能明确、资源配置等方面,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3)要用制度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要把五中全会提出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明确规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要与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让老百姓的钱包跟着GDP一起鼓起来。这样才能使各级政府真正做到对事关民生的工作决不松懈,对涉及民生的问题决不推诿,对落实民生的政策措施决不敷衍。
其他文献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传播技术和机构有其特殊性,中国科技期刊编辑职能的沿革除具有共性外,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文章聚焦于我国科技期刊编辑职能的沿革
1969年7月初,进入夏季以后,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按照往年的惯例,准备从台北的士林官邸搬到阳明山官邸避暑.接到蒋介石要出行的通知后,侍卫长孔令晟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在沿途布置
目的:总结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46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23例,分别给予其传统髂内或子宫动脉结扎术与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
期刊
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和酵母样菌.真菌分为致病真菌和非致病真菌两类.而致病性真菌又分为病原性真菌和机会致病真菌.真菌引起的感染,多系由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引起,例如
总觉得有些成语很神奇,比如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很显然,这就是近代西方科学所说的地壳运动.除了传说中的神人,古时候没有人能活到目睹沧海桑田的相互
期刊
2015年6月,微博上一组由网友陈安妮创作的《你的爸爸是什么类型》的漫画,将爸爸分为九大类型,分别是霸气严厉型、寡言老实型、好脾气暖男型、活宝孩子气型、迷糊马虎型、热心
MOON
期刊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为了实现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就要根据具体情况优化教学方式.  一、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  初中物理教学方式上的整合与优化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在于对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进行完整的构建,只有在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下,教师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效果才能明确实现,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效率才会更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更深刻.  对于物理而言,想要在具体的应用中展现出知识的整体功
鼎盛“上久楷”,远销欧美奢侈品市场的中国丝绸品牌,2017中国真丝服饰十大品牌.以保护与传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为己任,注重“文化、创新、时尚”的核心价值观,凭借
期刊
2008年10月份,本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在一痰液培养标本中,分离出深红沙雷氏菌,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