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1997—2010年间土地整治工作实施管理机制存在问题研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oll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广东省土地整治实施的制度体系的制度健全性、管理统一规范性、投资主体单一性、管理信息化以及观念等方面,对广东省1997-2010年间土地整治工作中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治、废弃土地复垦等方面实施的管理机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论述。以期待其为未来全省土地整治工作更加完善和科学而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广东省;土地整治;实施;问题
  广东省从1997年正式开始对土地进行整治,其通过一系列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对省内开发整理区的田、水、路、林、村等进行了综合整治。这项工作通过调整农地结构和复垦废弃土地增加了有效的耕地面积和土地的利用率[1]。由于当前全省及各市县“十二五”期間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进行,调查全省以往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所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将对本次乃至今后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起到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详细调查了1997至2010年间广东省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以期为全省未来土地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更详实的科学参考。
  在“十二五”期间之前,广东省土地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值得我们在新一轮土地整治过程中加以足够的重视。其中日益突出的问题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制度有待健全,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和提高
  土地开发整理成为贯彻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民的欢迎。近年来,广东省出台了土地整治工作的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但是部分行业文件对相关部门缺乏约束,而县区对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的配套措施和具体方案研究不够。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土地整治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国家、省、市县等各层面均迫切需要对土地整治项目筹资、农村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折抵、挂钩和置换等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研究并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和具体方案。同时,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土地整治的认识较浅,缺乏工作经验,少数地方存在重申报而轻实施,重增加耕地的数量而轻质量管理,重项目资金的争取、而轻项目监管的倾向,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整治工作的整体效果,制约了整治工作上台阶、上档次。
  2.项目管理分散,各部门缺乏协调,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广东省的土地整治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国土、农业、财政、水利、林业、建设、交通、发改委、扶贫开发、宣传和监察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紧密合作、发挥其各部门的优势,齐抓共管,才能事半功倍。但是,目前各部门管理过程中缺乏协调,对项目管理标准也未进行统一的要求,因此,个别项目的衔接难度很大。同时,由于过去缺乏统一的土地整治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规程,各地区都是按照自定模式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因此部分项目已出现管理不规范、施工时偷工减料、擅自降低工程设计标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实施效益。
  3.投资主体单一,影响土地开发整理效果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量大、持续时间长,加上项目区往往地形复杂、植被破坏而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投资回收期长,土地开发整理往往存在投资风险大,资金的筹集难度大[2]。但迄今为止,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来源中,国家和省级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业开发部分和耕地开垦费投入的主体,总体资金量十分有限;再加上其他资金筹集渠道尚未及时开通,因此,导致土地开发整理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从而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效果。投资、审批等变化较频繁,直接影响规划的设计和项目的实施进度以及效果。同时,外来资金投入欠缺,造成国家花大力气整理好的土地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巨大浪费。另外,由于受到项目预算的限制,目前的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耕地基本设施的建设,如:道路及排灌系统等,相对而言,地力建设及提升方面的经费不足,这一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开发整理后耕地地力的提升无法实现,甚至由于地力低下而使农户不愿意耕种,使新增耕地丢荒。
  4.项目行业管理有待规范
  (1)项目前期调查力度缺乏,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还有待加强。1997至2010年土地整治项目前期调研时间普遍较短,对项目区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充分,如开发整理区域的小气候环境、土壤、水文环境和植被种植状况,周边交通道路、灌溉水源、排灌设施的衔接状况等考虑不足;对项目区自然情况、生产生活条件、农业发展需要、生态环境变化等相关因素未进行深入的调查,特别是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分析有待加强。因此,项目选址及规划工作过程中缺乏统筹计划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和随意的现象,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综合功能和效益的充分发挥。
  (2)新增耕地重数量而轻质量,质量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广东省一些建设占用耕地集中在城镇周边较肥沃的耕地上,不少开发整理项目为了使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以满足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审批的需要,对补充耕地的质量往往只停留在几个简单的数字上,而所选择的新增耕地地段则处于未利用土地(主要为荒山、荒坡、荒草地等),这些地区受立地条件,如坡度、土壤质地、灌溉水源等自然资源条件的严重限制,新增耕地质量明显低于被占用耕地质量,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使耕地占补平衡中需要实现的“数量相等,质量不降低”的基本目标大打折扣。
  (3)后期管护有待加强。补充耕地的质量维护乃至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部门的协作加强工程后期管护,和农民的精心耕作培肥。但是由于当前工程实施后期管护责任不明确,资金无法落实等问题,再加上农业比较收益低下,当地农民不愿意继续耕种,因此部分现有优质耕地和新开垦出来的耕地均有抛荒现象。
  5.土地整治强度管理区域差距明显,空间结构不合理   广东省土地开发利用整体分配实施不协调、区域差异十分明显。珠三角平原区经济发达土地资源过度消耗,而东、西两翼和粤西北山区的土地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然而,由于土地开发造成的空间发展失衡凸显了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尖锐矛盾。以 1996 年每平方公里土地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沿海平原地區平均为 569.0 万元, 粤北山区仅 106.4 万元,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1090.7 万元, 粤东沿海地区和粤西沿海地区分别为 403.2 万元和 213.1 万元。最高和最低比值在 10 倍以上,山区单位面积土地国内生产总值更低。因此,只有在全省进行全面的土地整治,才是充分发挥各区域的资金和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优势,进行优势互补、长期合作、统筹发展的必要手段。
  6.建设用地供需管理矛盾突出
  广东省建设用地供需管理矛盾突出。据1996年调查数据显示,我省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工矿、交通及水利水工用地等)为143.8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00%。1996-2005年建设用地管理中年均增量为3.22万公顷。但是,依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广东省年均建设用地增量限制为1.94万公顷。因此,与历史用地情况相比,本阶段管理建设用地增量规模明显存在较大缺口。由于后备土地资源有限,广东省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仅5.33万公顷,远低于规划期内需补充耕地13万公顷。面对如此尖锐的人地矛盾,科学管理建设用地供需,提高节约集约水平,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不减少耕地的方向发展,有效的进行农用地土地整治,成为实现耕地保有量目标和我省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途径。
  7.信息化管理尚有欠缺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项目原始及各年度统计信息数据越来越多。但近年来,这些庞大的数据均比较零散的分布在各部门各项目自己的资料中,没有进行统一的录入。因此在整治工作进行实际调查时,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和核对数据,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全省土地整治情况“一张图”的模式还需要花大力气对其补充、完善和管理,尤其是对以往进行的土地整治项目统一信息化时,其相关的信息准确性任需要进一步的核实,使全省土地整治情况能够真正的归入“一张图”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苏少青,林碧珊.广东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1,8:205-207.
  [2]梁友强,汤建东,张满红,等.关于提高广东耕地质量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09(3):69-72.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造性思维兴趣  “
【摘 要】复合土工膜在水库的整个除险加固设计方案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工序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本文主要论述了复合土工膜在水库土坝防渗处理中的应用,采用复合土工膜斜墙防渗处理,防渗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复合土工膜;水库;除险加固  1.水库概况  水库总库容400万m3,兴利库容368万m3,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功
【摘 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防渗加固问题一直是水利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环节。文章分析了堤坝工程出险种类及施工方案,对堤坝防渗加固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坝;防渗加固  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各种原因在当前的水利工程中堤坝渗漏现象屡见不鲜,而堤坝渗漏不仅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性能,同时还严重的威胁到水利工程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如何
0.前言  裂缝、渗漏、剥蚀是水工隧洞衬砌混凝土的常见病害。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欠佳,运行管理不善,用途或使用条件改变,遭受意外荷载及材料老化等,会引发贯穿性裂缝,或在混凝土内部形成连通的蜂窝孔洞等深层缺损,或导致变形缝止水失效,在水压力作用下将引起渗漏,而渗漏带来的钢筋锈蚀,化学侵蚀等可导致剥蚀破坏。如何有效治理这些病害,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1.治理方案  
【摘 要】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更日益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从企业来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有助于完善企业管理,而且有助于推动企业发展。结合企业实际,从教育、内控、责任、监督和奖惩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常态机制的建议举措,以防范廉政风险,加强反腐倡廉力度,强化惩防体系建设。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风廉政;常态机制;廉政风险;反腐倡廉  为进一步加强
【摘 要】煤矿纪检监察部门是煤矿干部政治生命的“安监局”,煤矿纪检监察工作是矿井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而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能力对于煤矿企业长远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煤矿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能力发挥笔者浅见,围绕提高工作能力这一中心议题,在分析了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能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几条建议和意见,以期为纪检监察部门发挥工作效能作参考。  【关键词】煤矿;纪检考察干部
【摘 要】公路是国家发展命脉之一,它承载着国内车辆货物的运输,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对内拉动内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对外展现的则是综合国力。本文通过分析公路建设管理中的种种问题,找出对策更好地建设公路。  【关键词】公路;进度;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下,交通变得越来越重要。整个公路的修建项目是一环扣一环的,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差错,
【摘 要】强化煤矿企业培训工作,就是要提高职工自保互保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技能水平、完善管理制度,以适应新时期下企业发展战略。本文首先阐述了煤矿企业员工培养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并对煤矿企业员工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键问题所在,最后基于实践经验,给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对加强煤矿企业员工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煤矿企业;培训  1.企业员工培训的现实意义  企业员工培训是人力资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充满技巧的学问,人员激励这项工作本身也是非常复杂和艰苦的,这需要管理者合理运用种种激励机制的同时要做到公平合理,不能因为人的地位,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做到激励及时,把握及时,时过境迁,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付出与汇报无法达成正比;更要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兴趣;生活方式和劳动成果,在工作中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强调激励、沟通,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组织成为员工产
【摘 要】倒按揭式以房养老方式下银行风险很重要一方面来自于老人去世后房产的处置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赋予老人的继承人赎回房屋的权利并引入社会保险对房屋毁损、贬值等可能的风险进行分担。结合我国养老体系的完善,将倒按揭式以房养老后银行需要处置的房产整合管理,租售给相应的社会机构,用于机构养老、异地养老、旅游养老等社会养老的经营,以完善我国社会养老的体系。  【关键词】倒按揭;以房养老;房产处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