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梨园社区7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武汉市梨园社区7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出生的780例正常分娩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统计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复查通过率及基因突变情况,调查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的因素,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听力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梨园社区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率为6.79%,复筛未通过率为24.53%,13例新生儿最终确诊.780例新生儿中共筛选出30例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基因突变携带率3.85% (30/780).耳聋基因筛查突变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型、GJB2基因235delAT杂合突变型及SLC26A4基因位IVS7-2A>G杂合突变型,分别占26.67%、13.33%和10.00%.13例复筛未通过新生儿中检测出11例发生基因突变,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型、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型及SLC26A4基因IVS7-2A>G纯合突变型,分别占36.36%、27.27%和18.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剖宫产、母亲孕周<37周、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及男性新生儿均是影响新生儿听力初筛结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耳聋基因联合听力筛查提高了耳聋高危新生儿的检出率,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耳聋患儿的出生率和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识别变应性鼻炎(AR)疾病进展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索其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调控机制,并筛选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 检索GEO数据库,下载AR的微阵列芯片GSE46171.借助R语言等软件分析得到差异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与信使RNA(mRNA),并通过公共数据库预测与差异lncRNA互作的微小RNA (miRNA)及其调控的mRNA,再与差异mRNA取交集,整合得到lncRNA-miRNA-mRNA关系,构建ceRNA网络.随后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筛
变应性鼻炎(AR)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干扰正常的工作、学习并加重经济负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目前认为AR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运动所处的环境及运动模式的不同,对AR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耐力型室外陆地运动可增加人群AR的患病率,而游泳和室内陆地运动并不会增加人群AR的患病率,此外,耐力型室外陆地运动、速度与力量型室外陆地运动和冷空气环境中运动明确会加重AR患者的症状.而国内AR指南并未给出明确的运动指导.本文旨在介绍不同运动模式对AR症状及患病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而对AR患者及健康人
目的 对耳内镜下内衬法和夹层法完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鼓膜修补术进行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经耳内镜内衬法和夹层法行鼓膜修补的CSOM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6例CSOM患者入组观察,随机分为两组由同一术者分别以内衬法(33例)和夹层法(33例)完成Ⅰ型鼓室成形术.比较其鼓膜愈合情况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在内衬组(33例)鼓膜穿孔的患者中,31例愈合,愈合率为93.9%;夹层组(33例)鼓膜穿孔的患者中,32例愈合,愈合率97.0%.内衬组术前气骨导差(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