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网络互动平台,提高教学教研效益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71655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高密市崇实小学 高密 261500
  
  摘要:网上教研平台的建设,使得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了校本教研合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团队式教研”框架基本建立;成立网上教研专业支持组,加强专业引领力度,合理安排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健全的的评价考核机制,保障了我校网上教研活动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整合课程资源,丰富网上教研内涵;在学校的网站平台上不同的学科组教师建设了不同的教育博客组,平台的互通和互访,让大家的互相交流、探讨、对话、互动变得如此之方便,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搭建网上教研平台 健全评价机制 整合资源 建设教育博客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The build network interaction platform,enhances the teaching research benefit
  Xue Zeqing
  Abstract:On the net the research platform construction,causes the school research activity the development no longer to receive the time and the spatial limit,has formed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joint effort,the multiagent,the cross space and time,the low cost,the high efficiency “the team type research” the frame basic establishment;On the be established net the research specialized support group,the enhancement specialized eagerly anticipates dynamics,arranges on reasonably the net the research activity,enhances the research activity the effectiveness,the perfect appraisal inspection mechanism,safeguarded on my school net the research activity health to continue the stable development;Conformity curriculum resources,on rich net research connotation;The different study section teacher has constructed the different education abundant guest group in the school website platform,the platform intercommunication and the exchange visits,lets everybody the mutual exchange,the discussion,the dialogue,the interaction become convenient so,promoted the teacher specialized level unceasing enhancement.
  Keywords:Builds on the fishing net the research platform Perfect appraisal mechanismConformit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o educate the abundant guestTo promote the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082-03
  
  随着“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如何倡导全新的校本教研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育行为方式,让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成长,探索一种既能形成教师团队协作创新教研意识,而又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互动教研模式成为我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2007年9月,我校很荣幸的被高密市教科院列为“网上教研”项目试点学校,经过近半年的实践,我们先后在“完善平台促发展、健全机制促实效、拓展资源促整合、教育博客促成长”四个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搭建网上主题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充分借助高密市教科院网络中心给我们提供的“网上教研平台”,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二次开发,逐步建立起了一个校内教师共存、共用、共通且信息容量较大的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教研网站(Http://10.8.36.100)。同时借助网站中的博客资源,全校所有教师建立了自己的教研博客,在学校规定必建的“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研论文、教育案例、个人观点”六个分类项目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辟新的栏目,把教师之间相对分散的教研资源集中在一起,提供给老师们一个拥有发表言论、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的虚拟空间,集全校老师们的智慧,一起共同做研究。网上教研平台的建设,使得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周一主题,每周一反馈,每月一总结。教师个人博客的建立和完善,更是满足了教师们的成就感,改变了以往教师“上网无目的,资源不利用”的局面,现在老师们上网就是丰富自己的博客内容,学习同事们的优秀做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教学实践中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相互之间探讨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学校网上教研平台的建立,打破了原来一盘散沙的教研局面,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不但为教师教研提供了可管理的主题式研讨工具,而且还可以完整地记录教师的教研过程和成果。目前,全校教师基本上都能集中到这个平台上来,形成了校本教研合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团队式教研”框架基本建立,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2.健全评价管理机制,促使网上教研落到实处
  
  为了保证网上教研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我们制定了《崇实小学网上教研五年规划》、《崇实小学网上教研管理办法》及《崇实小学网上教研评价实施细则》,学校成立了网上教研领导小组,定期公布教研主题,及时检查统计网上研究成果,每月评选优秀教研标兵,结果纳入当月的绩效考核,并列入教师岗位目标考核方案,保障了我校网上教研活动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2.1 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提高网上教研意识。我校先后聘请了市教科院网络中心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派出老师赴潍坊、济南等地参加各类网络教研培训,召开全校教师培训会,校级领导亲自用,中层干部带头参与,教研组长是活动主题主持人,同时,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取“让能者先行,以点促面”的培训模式,每周班子例会,每周的工作简报和每月的教师例会都将网上教研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讲评,从思想和认识上唤起老师足够的重视。
  2.2 成立网上教研专业支持组,加强专业引领力度,提高教研活动层次和水平。为保证每次教研活动的质量,我们充分利用学科主任、大学科组长以及学校名教师这一智力资源,聘请市教科院小学部各教研员、网络中心的科研员老师作为学校实验顾问,基本组成了由网络管理员、名教师、校长及教科院领导联动的网上教研专业支持组,跟踪指导每次网上教研活动,加强专业引领力度,进而提高我校网络教研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2.3 合理安排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合理安排和组织网络教研活动,首要的是选择恰当、合适的研讨主题,使教师们有话可谈,又能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引导参与者对研讨内容进行先期思考,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和大家交流,避免网络交流停留在自由闲聊上,而是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并通过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交锋、相互补充、逐步认同,使研讨内容和结论得到一定的提升。另外,研讨活动的主持者适时的穿针引线,及时的梳理,恰当的小结,也都会使研讨锦上添花。最后,研讨过程的材料整理和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为活动留下继续研讨的素材,还可以供没有参加活动的教师继续学习。
  2.4 网上教研是传统教研形式的传承和创新,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补充。因此,我们注意把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避免加重教师的负担,避免教研活动走向信息化的另一个极端。
  
  3.整合课程资源,丰富网上教研内涵
  
  网上教研存在着自发性的成份,很多研究都是老师们的自觉行为,其资源是通过长期积累而成,如何把人、事、信息等资源合理利用,是网上教研成败的关键。为此,各学科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制定明确的分工计划表,指定不同栏目的负责教师,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同时,我们把学校教研平台作为教师研究的工具,进行网络管理与使用的专题培训,让每位参与研究的老师都熟练地使用平台的各种功能及维护。同时,我们还把网站定位为教师教育教学交流的空间,知识流动的载体、智慧共享的平台,因此,在网络平台上,既继承了市网络管理平台的“理论学习、教研动态、课例互评、教学反思、主题研究、作品赏析”等十多个栏目,既有网上自学的培训内容,也有平时互相听课、评课等互动的研究内容,把老师们平时的学习、研究、反思等相关信息有效整合在一起,互相借鉴,资源共享。
  3.1 让网上教研平台成为老师展示自我的舞台,在网上展示最新的教改成果及经验文章,充分发挥“崇实小学青年教师读书会”成员的作用,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建设、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和各类教学评比活动,让老师们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优秀教学设计、教育随笔、教学后记等,享受成功的快乐。近半年时间里,老师们网上发表文章共计388篇,教学用照片资源100多张,将教师个人机器中较为零碎的教育资源在教研平台上分类整合,并成为老师们共享的资源。
  3.2 网上教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让网络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我们把教研计划,活动方案及时公布在教研网站上,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把研讨课的评课活动在网上进行,让听课老师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让上课的老师更为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还能就某些不同看法通过评论的方式进行充分的探讨;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教学”、“和谐教育”等主题学习,在网上进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我们把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网上征询解决办法,集中众人智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出自教师个人的智慧和成果都将作为第一手的资源供大家分享。
  3.3 我们在学校教研网站中链接有很多有学习价值的、实用的网站,让网络成为老师们阅读学习的丰富资源;如“教师阅读网”“小学资源网”“中国教育信息网”等网站,每天在网站推荐两篇以上优秀的教育教学文章,极大丰厚了老师们的学习资源。
  
  4.教育博客,体验教育成功的乐趣
  
  目前,我校教师上博客,做教研已成为网上教研的时尚话题,每次网上教研活动呈现出不同色彩、不同内容、相互不同观点的碰撞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市教科院的网上教研平台上,有全市各教研员组成的博客群,在学校的网站平台上不同的学科组教师建设了不同的教育博客组,平台的互通和互访,让大家的互相交流、探讨、对话、互动变得如此之方便。例如,五年级语文组郭好老师在上《莫高窟》公开课前,先把整理好的设计思路上传到个人博客主页上,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部分教师发表了发多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吸取大家精华,她及时调整思路。一堂课下来,及时把反思写出来,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与同行分享她这节课的得与失。
  博客,让教师充分享受到“关注与被关注”的喜悦。网上教研的兴起和运用打破了传统教研僵化的格局。在博客上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别人需要我、我需要别人,老师之间彼此交流、鼓励、探讨、碰撞……是那样直接、真诚而不设防。当一个人觉察到别人需要你时,会有一种莫大的欣喜,会不断把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我们平时和校长以及别的科目老师交流并不多,但通过博客,可以让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在博客上,还可以和大家分享成就,分担压力与苦恼,这种被认可的感觉非常快乐!”语文科老师们深有感慨的说。
  “习惯了有Blog的日子,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自己的Blog。读读别人的文章,写写自己的心得,思考自己的教育。用自己的方式行走着我的博客,久而久之博客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的习惯,一种感悟教育的习惯!”这是我校最年轻的英语教师李娜在自己个人博客主页上的卷首语。
   网上教研平台的建设和网上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也给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实现网络环境下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革新,既促进了教师专业的迅速成长,又为学校的整体改革和发展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作文评价是教师改,教师评,教师是习作的惟一裁判者。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端:评改受教师水平的制约、情感定势的影响、情境因素的干扰等,就有可能导致作文评改的偏差,以致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寻找对策,整出新招,充分发挥学生自评互评能力,以便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关键词:作文评改 自评 互评 教学协作 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
生涯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学校、个人的全面关注,人们普遍寄希望于通过生涯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让学生从人生发展角度思考当前的学习生活。然而,如何构建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中国抓住时代机遇,正在奋力追赶西方国家。科技文本汉译对我国迅速掌握国际科技发展新动态以及吸收国外科学成果意义重大。本报告基于图像处理期刊论文汉译,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从词汇、语句和语篇三方面总结和分析了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词汇方面的问题有术语的误译和普通名词的翻译不当;语句方面的问题有被动语态和名词化结构的翻译不当;语篇方面的问题有冗余的语法衔接和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必须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