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230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情境;教材;教学
  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1—0052—0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45分钟要效率,就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1.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 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3.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的、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学习知识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学习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需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浓厚兴趣,他们能一连几小时玩游戏,却不能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课。因此,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有效手段。
  总之,有效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笙 编辑:谢颖丽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题是常见的题型,同时也是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同学们应当有效掌握数学学习技巧,相应地降低解题难度,从而缓解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下面主要针对常见的数学几何
摘要:本文以一道常规解析几何题为例,给出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何通过拓展、迁移来提升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做法。  我们知道,椭圆是解析几何中一类特殊的曲线,那么能不能把这个结论推广到更为一般的情况?即该问题是否对解析几何中的其他曲线也成立呢?从而得到問题2、问题3。  结语:我们在原题的基础上展开对问题1至问题3的探究,这样,会使同学们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梳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的研究过程,
在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许多老师都喜欢乖学生、好学生,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李凤霞说过:当一辈子老师,做一辈子班主任,不要歧视问题学生,若干年之后,能够回来看你的,记得你的往往就是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  事实证明,问题学生其实没有多大的问题,问题学生会慢变成好学生,而最根本的是:问题学生的问题往往源于其父母,有人戏称天下父母都是“新手上路”,很多都是没有经验可言,而李凤霞老师更是引用网络中有些孩子的感
期刊
昆虫药一直是我国特色的医药资源,地鳖虫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并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处方中。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地鳖虫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保健作用,能降脂调脂、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氛围;质疑;  发散思维;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编拟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2—0058—0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1.
高中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任务普遍比较重,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同时也比较烦琐,所以必须学会如何对这些知识进行合理利用,从中掌握规律,挖掘隐含条件,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数学问题的有效解答。下面针对高中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同学们解题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1.对已知条件中隐含条件的挖掘和利用  在高中数学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反复大量的练习对同学们知识的掌握具有非常
开放型问题是指题目所给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有多种、问题答案不唯一的一类创新型问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因此物理中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声学等分支都存在大量的开放型试题,求解这类试题需要同学们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具备极强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仅以两道电学中开放型试题为例,探究求解物理开放型试题的思路方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例1 如图l所示,R1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是物理课程和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倾斜传送带"模型实验为例,对其学习模式步骤进行设计,并构建了相应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