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囊比值对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后再拴系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yr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髓/囊比值对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后远期再拴系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共56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脂肪瘤+重塑神经基板+硬膜囊成型的方法。术后应用MRI评估髓/囊比值,分析髓/囊比值对术后远期脊髓再拴系的影响。

结果

5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MRI显示髓/囊比值<30%者10例,30%~50%者31例,>50%者15例。患儿均未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8.9年(5.0~10.5年),失访4例。6例(11.5%,6/52)发生脊髓再拴系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再拴系组),其中术后髓/囊比值为30%~50%者2例,>50%者4例。无再拴系组的46例患儿髓/囊比值<30%10例,30%~50%27例,>50%9例。两组髓/囊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

结论

髓/囊比值是影响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术后再拴系的重要因素,髓/囊比值越小,再拴系的概率越小。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早期不同程控方案在儿童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寻找最佳早期程控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行VNS治疗的54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程控方案的刺激电流幅度,分为低参数组(≤1 mA,28例)和高参数组(>1 mA,26例)。术后6个月行临床随访,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
昏迷通常是指多种病因导致的1个月以内的严重意识障碍。因脑损伤程度不同,昏迷患者预后各异。昏迷早期准确的预后评估有利于临床决策的制定及医患沟通。目前,临床常用的评估手段包括各种临床量表、CT、颅内压监测以及血或脑脊液样本等。但受外伤、气管插管、药物等多方面的影响,很难对患者的预后做出准确的判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临床上用于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的又一种手段。本文综合以往研究,分析常规脑电图描记(EEG)、诱
期刊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的射频热凝术(RF-TC)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癫痫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发作类型为局灶性发作伴或不伴泛化62例,局灶性发作合并癫痫性痉挛6例,局灶性发作合并肌阵挛发作2例,单纯癫痫性痉挛1例。影像学表现为皮质发育畸形27例,海马硬化9例,发育性或低级
目的分析癫痫发作后24 h内P2X7受体(P2X7R)和神经连接蛋白(NLGN)的表达特点,并探讨P2X7R抑制剂负性调控癫痫发生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为1 h、3 h、6 h、12 h、24 h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3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均制备为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模型,Racine评分量表评级达4或5级为造模成功。依次于癫痫发作后1 h、3 h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载瘤动脉的直径和累及病变血管的长度选择合适尺寸的Willis覆膜支架。术后对所有患者常规行头颅Dyna-CT复查和支架重建。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头颅
目的分析无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脑胶质瘤的疾病特征和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71例WHO Ⅱ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无症状组(34例)和有症状组(23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疾病特征和预后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有症状组比较,无症状组肿瘤侵犯功能区的比率较低[分别
目的观察不同分支三叉神经痛(TN)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MVD的TN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0例。其中疼痛累及范围位于三叉神经第1支(V1)分布区者7例,第2支(V2)分布区者23例,第3支(V3)分布区者27例,V1~V2分布区者29例,V2~V3分布区者64例,V1~V3分布区者50例。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已经成为改善颅底手术效果、降低手术致残率的重要方法之一。近些年来,皮质核束运动诱发电位(CoMEPs)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重点阐述CoMEPs的监测方法和刺激结果的临床意义。
期刊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ROSA机器人系统辅助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植入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SEEG电极植入手术的47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采用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局部麻醉组(简称局麻组,37例)和全身麻醉组(简称全麻组,10例)。两组患者术后6 h内均行头颅三维重建CT检查,观察是否发生颅内出血等并发
目的探讨单纯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患者行终丝切断术后脊髓圆锥的漂移情况,分析脊髓圆锥漂移度与腰骶椎序列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单纯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终丝切断术治疗。行术前和术后腰骶部MRI平扫,测量腰骶角(LSA)、腰椎前凸角(LLA)以及腰骶椎间盘角(LSDA)以评估腰骶部脊柱序列情况。计算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