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课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g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市场对英语交流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翻译人才一直是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领域重点追逐的对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和输送的大学高校也在英语翻译领域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各种新模式新方法也被应用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来。本文从大学英语翻译有效教学模式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根据不足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模式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有效教学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17-02
  1.引言
  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人们在将程序教学与科学视角相结合的前提下,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并迅速在教育界中蔓延,在全球范围受到高度关注。
  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包括课程设置、学生互动交流等)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从理论上来讲,它应该满足三个条件[1]:一是达到学科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二是具备较高的教学效率;三是符合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价值需求。大学英语翻译课是一个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需要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理念,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课中实行有效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人才素质。
  2.大学英语翻译课有效教学模式现状
  (1)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英语翻译课有效教学模式难以推行。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一直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负责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不利于其积极性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过多重视词汇以及短语知识的传授,对翻译教学缺乏重视,造成大多数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而教师也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积极性不高、翻译练习少、无法得到教师实时评价——这些方面都严重阻碍了大学英语翻译课有效教学模式的推行和发展。
  (2)学生缺乏英语翻译的实践训练。现阶段,受到高校资源和教师水平的制约,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锻炼,也缺乏相应的场景化练习,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不能得到实际的应用和反馈,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停滞不前,教学质量明显不足,不仅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學英语翻译课有效模式的普及[2]。
  3.大学英语翻译课有效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1)提高重视,完善教学大纲。翻译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语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也是英语教学工作的目标性要求之一[3]。因此,高校和教育部都需要重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新的英语教学大纲中,需要对翻译教学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和说明,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翻译的发展方向,提高其对英语翻译的重视程度,进而让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得到有效的开展和提高。
  (2)开展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要求下,传统的“教师权威”课堂教学已经明显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大学英语翻译课由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时能够从教师的鼓励、引导中去挖掘和思考问题,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改被动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让整个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满足有效教学的条件。
  (3)提高大学英语翻译考核比例。英语等级考试是现阶段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的检验,也是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一个判断条件,因此,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有效模式可以从等级考试出发,提高翻译能力在考试中的比例和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翻译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从考试内容和考试结果来及时了解学生在英语翻译方面的不足,进而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进度,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效率。
  4.结束语
  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作为英语学科的一个应用型方向,在全球化发展的社会影响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英语翻译人才,也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有效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中的应用,对提高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英语翻译高水平人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推动英语翻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小玲.当前英汉翻译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2013(05):55-57.
  [2]王玉西.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4(06):112-114.
  [3]石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新模式[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4):69-71.
其他文献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共同推动了数字化经济的浪潮,各个行业都在进入数字化经济时代,很多行业都会被数字经济重构,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数字化和创新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