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一例

来源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nu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MNGI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线粒体疾病,临床上以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特征,目前国内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以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MNGIE患者,旨在提高对MNGIE的认识。“,”Mitochondrial neuro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myopathy (MNGIE) is a rare autosomal recessive hereditary mitochondrial disease, which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gastrointestinal and neurological system involvement. This article reports a rare case of MNGIE which presented as chronic diarrhea.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MNGIE.
其他文献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形成了肠道康复和肠道替代为目的的两大治疗方向,具体包括营养支持、促进残存小肠适应性代偿的肠康复内科治疗、非移植外科手术和小肠移植4类措施,其中外科治疗包括非移植外科手术和小肠移植两大类技术。非移植外科手术措施是以肠道康复治疗为目的外科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恢复肠道连续性的消化道重建手术、延长小肠长度为目的缩窄肠管直径类手术、延长食物转运时间的手术;小肠移植是不可逆肠功能衰竭的功能替代治疗技术。短肠综合征治疗应采用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在外科治疗策略上恢复消化道连续性手术占有重要地位。“,”The
短肠综合征是因各种疾病广泛行肠道切除或旷置,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吸收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残存的肠管无法维持机体能量及营养需求是其共同特点。通过合理的营养与肠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完全康复回归社会是短肠综合征治疗的主要目标,本文就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及残余肠道代偿治疗进行探讨。“,”Short bowel syndrome is a severe metabolic disorder caused by multiple diseases. Surgical resection and ex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外泌体作为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重要的纳米级调控因子,被证实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和肠道组织修复过程,在IBD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现概述外泌体在IBD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并介绍其在IBD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is a chronic recurrent gastrointestinal inflammatory disease. As the import
短肠综合征(SB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以腹泻、体质量减轻和进行性营养不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重者可危及生命。肠外营养是SBS患者维持生存的主要方式,但易继发感染、代谢紊乱和肝脏损害等,而肠康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仍存在争议。小肠移植是SBS的理想治疗方式。随着移植技术和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小肠移植的近期疗效得到显著提高,但远期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本文简要概括了小肠移植的最新进展,包括发展与现状、适应证、手术方式、并发症和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发病机制复杂,牵涉面甚广,目前仍未能完全阐述清楚,而近年来关于非编码核糖核酸(ncRNA)的研究更新了人们对IBD发生发展机制的理解。关于IBD与ncRNA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集中于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而有关环状RNA(circRNA)在IBD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综述circRNA在IBD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Inflammatory
炎症性肠病(IBD)和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近几十年不断升高,两者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如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非酒精性肝硬化发病率增加和肥胖等。MS是IBD的常见共病,可显著增加CD患者的住院率,且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两者病理生理学机制相似,包括免疫失衡和慢性炎症、脂肪组织功能失调、肠道菌群紊乱。本文就IBD与MS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从MS中探寻IBD新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为消化科医生重视和早期识别MS患者和相关高危因素,更加科学地管理IBD患者提供参考。“,”The incidence of in
短肠综合征(SB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小肠有效吸收面积不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的一组症状。随着近年对SBS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认识,该病的诊断治疗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管理均有进展。SBS分为末端空肠造口、空肠或回肠-结肠吻合、空肠-回肠吻合3种解剖类型,其术后演变可遵循急性期(高分泌期)、代偿期和维持期3个阶段。长期SBS可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高草酸尿症、代谢性骨病、肝胆疾病等慢性并发症。本文就各阶段、各类型SBS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作一论述。“,”Short bowel syndrome (SB
在溃疡性结肠炎(UC)外科治疗中,准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药物、掌握规范化的手术策略和技巧、预防和处理外科并发症等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尚无UC外科治疗尤其是手术操作方面的指南。为促进我国规范开展UC的外科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UC外科治疗的术前评估、手术策略和技巧、并发症及处理方案、术后监测等内容制定相关指南,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Several issues co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