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法及悬吊法在胸段食管癌微创McKeown术中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寻根法及悬吊法在胸段食管癌行微创McKeown术中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60例采用寻根法及悬吊法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设为研究组,60例采用不显露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微创McKeown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1~3个月肿瘤复发转移和喉返神经损伤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1)术中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微创McKeown术,无中转开胸、开腹患者。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0±19)min、(248±22)min;(484±80)mL、(493±60)mL,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32,-0.697,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清扫成功率、转移率,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0±4.1)枚和(1.0±0.9)枚、86.7%(52/60)和60.0%(36/60)、23.3%(14/60)和1.7%(1/60)、16.7%(10/60)和5.0%(3/60),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0, χ2=10.909,12.876,4.227,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清扫成功率、转移度,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3.5±3.6)枚和(1.5±1.0)枚、93.3%(56/60)和83.3%(50/60)、8.55%(20/234)和4.00%(4/100),7.69%(20/260)和1.72%(1/58),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75, χ2=2.911,2.172,1.856,P>0.05)。(2)术后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0±0.6)d、(2.2±0.8)d,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3.1±0.6)d、(3.2±0.5)d,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7.2±0.3)d、(6.9±0.5)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618,-0.991,3.985,P>0.05)。喉返神经损伤程度比较:轻度损伤比较,研究组5例患者轻度损伤,对照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1,P>0.05);中度损伤比较,研究组1例患者中度损伤,对照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3,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无重度损伤。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8±2.5)d、(14.5±2.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9,P>0.05)。(3)随访情况:1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随访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2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采用术后化疗辅助颈部局部放疗,两组均无患者死亡。发生喉返神经轻度损伤的6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声音嘶哑;喉返神经中度损伤的9例患者,术后1~2个月发音均有好转,进流质食物后无呛咳症状。

结论

寻根法及悬吊法在微创Mckeown术中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安全有效,尤其利于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暴露及清扫,同时降低了喉返神经中度损伤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行相应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中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住院和电话方式进行随
腹部外科中的血管疾病虽发病率较低,然而一旦发生,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并且该类疾病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缺乏特异体征,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故临床医师亟须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目的探讨以血管为导向的淋巴结清扫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57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以血管为导向的淋巴结清扫术,分为以结肠中血管为导向的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术、以胃十二指肠动脉为导向的幽门上区淋巴结清扫术、以肝总动脉为导向的胰腺右上缘淋巴结清扫术、以脾动脉为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0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或)DSA检查。患者明确诊断后行药物保守、腔内介入或剖腹探查及血运重建术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系统灾难性疾病之一,患者症状各有不同,临床上存在漏诊和误诊现象。鉴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表现莫测,一旦误诊误治后果严重。因此,临床医师应仔细、全面评估就诊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和警惕性。患者疑诊或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后,及时联系血管外科等专科医师,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复习,阐述主动脉夹层在全身不同系统的临床表现,旨在提高广大临床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310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消化道再出血及生存情况。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血管解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采用5孔法标准中间入路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术后观察手术录像,准确辨别术中右半结肠的血管构成类别,对其起源、组成及相对空间位置关系统
2017年9月26—30日在厦门举行的第20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呈现出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的一系列进展:(1)我国原发性肝癌真实世界的初步分析结果发布。(2)新兴诊断技术和预测模型可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肝纤维化程度及术后肝衰竭发生风险。(3)光动力诊断技术能够确保肝切除术切缘阴性前提下实现病灶组织学清除,并最大程度保留正常肝实质。(4)仑伐替尼
目的比较肝细胞癌精准肝切除术后早期单纯肠内营养与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60例行精准肝切除术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肠内组和联合组,肠内组患者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联合组患者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两组均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摄入总量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