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376004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胸椎旁神经阻滞术(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是将局麻药注入椎旁间隙进而产生同侧节段性躯体和交感神经阻滞的技术[1,2].TPVB应用于脊柱、胸腹部急慢性疼痛的镇痛主要与胸椎旁间隙(thoracic paravertebral space,TPVS)的解剖结构有关.TPVS为位于胸椎两旁的楔形间隙,如图1所示[3],内含脂肪组织、脊神经根、肋间神经、胸神经背支、交通支、交感神经链和肋间动静脉等结构,其内侧界由椎体、椎间盘和椎间孔构成,向内经椎间孔与硬膜外间隙相连,外侧在肋横关节附近逐渐变细并延续为肋间隙.前缘为胸膜,后缘为肋横突上韧带,不同节段的上下边界由肋骨头、肋骨颈、横突以及肋横突韧带等分隔.关于TPVS的尾端边界有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腰大肌是TPVS的下边界[4],但其他研究发现注射剂可通过膈肌的内侧和外侧弧状韧带向腰丛和腹腔神经节扩散,并不存在尾端边界[5].至今,还没有TPVS头端边界的相关描述.现将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种类、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影像解剖学测量腰椎板间隙参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1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正位片,比较患侧(症状组)与健侧(对照组)椎板间隙形态,根据不同性别分别测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7岁以下儿童,约占儿童肢体骨折的30%和肘部骨折的50%?70%;根据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约占96%~98%、屈曲型约占2%~4%,是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
目的 探讨免疫评分及PD-L]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肝癌患者的免疫评分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免疫评分与PD-L1在61例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分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