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雅文化理念下的小学德育特色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g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与社会资源紧密联系,进而进一步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面对教育教学中学生德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出现许多新的理论,当然,在实施新的教学理论时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改变教学理念,并在教育教學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德育教育创新,才会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的真谛。目前,开发的博雅教育课程是德育教学的主要特色活动,并针对博雅教育为主体开展与之相契合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让学校班级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也让学生能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博雅文化理念 德育特色 研究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实施博雅教育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行动研究》(编号:JCJYC16250601)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01-01
  学校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并且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才的场所,因而学校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具有严格完整的理论建设,在博雅文化理念活动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具有创新、科学、稳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了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德育素质,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博雅教育活动,如:班级文化建设、博雅社团、或者开展博雅之星的评选等。主要通过相关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胸襟,拓展学生的学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追求的层次。
  一、学校要加强博雅文化环境建设,对学生的博雅情操进行陶冶
  学校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殿堂,而且也是规范学生行为的主要场所,以及提升学生情操的主要环境,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以及环境的熏陶,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做一个有文化内涵的高雅人士。
  学校要在环境建设方面加强博雅文化理念内涵,在运用博雅教育理念教学时,需要学校立足于传统的文化,吸收传统思想的精髓,当然,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进行有所取舍,选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学生在博雅内涵的学校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情趣[1]。为了加强博雅文化理念传播,学校可以在校园的墙壁上涂刷以“仁、孝、礼、义、廉、耻”等经典传统理念,同时还要与《道德经》、《论语》、《孟子》、《尚书》等经典中的经典语录相结合,一方面为教师的言行提供标准依据,另一方面也让小学生从每天的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了解传统文化。
  除了在学校墙壁中传播静态的经典文化理念之外,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语文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上为学生讲一个故事,或者让学生轮流讲故事,故事的范围主要来源于我国文化经典中的故事,“盘古开天”、“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还可以将“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励志读书的故事,让小学生在故事中寻找自己的英雄,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小学生开展“阅读经典”活动、或者开展“博雅社团”,让小学生在自由时间里与经典对话,并学习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自己阅读的经典故事理解不是很透彻,但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讲解下,能够提升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吸收[2]。
  除了在课堂中引用经典文化之外,在学生的课外活动期间、或者学生午休时间段里,学校可以给学生播放经典的曲子,如:古筝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或者播放诗歌朗诵,如:《春江花月夜》、《滕王阁序》等经典诗文的朗诵,让学生通过声音感受经典的魅力。
  二、将博雅教育文化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紧密联系
  (一)在学校教育中要将博雅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加强,许多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在实际教学中也不断的引用传统的经典文化,促使小学生具有规范的言行。例如: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学校通过开展班级班会、升国旗仪式、以及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让小学生不断的熟悉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言行修养。 此外,学校经常开展与经典文化相联系的文学活动,其中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不仅组织小学生参加节目表演,还组织学生参加国学展示活动,小学生可以进行诗歌朗诵,或者吟诵古典散文,为儿童节增加了几分儒雅气息。除了“六·一”儿童节的国学展示之外,学校还开展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或者开展吟诗擂台赛活动,由于比赛的形式比较多样,学生也不会被比赛的形式拘泥,只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就可以开展比赛活动,这种轻松愉悦的比赛方式提高了学生对活动比赛的参加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经典素养[3]。
  (二)学校教育中将博雅教育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不仅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内容,而且也从一言一行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为了提升小学的言行规范,学校在提倡博雅教育的同时,将养成教育与博雅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学习规范文明的言行,并将其运用在实际行动中。除了学校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严格要求之外,还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还可以通过班级班会活动增加小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并促使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相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班级特色,让小学生们在教师的教导下树立统一的雅行目标,然后进行全面落实。
  (三)学校教育教学中要将博雅教育与读书活动紧密结合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故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也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期间为学生讲解丰富有趣的故事,让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连环画册获得更多的故事内容。此外,学校要为每一个班级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架,并为学生提供充足有趣的书籍,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学会如何借阅书籍,并及时合理的归还书籍。为了提高学生对读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班级红领巾读书之星”,评选班级中读书最多的学生为“读书之星”,然后奖励学生“读书之星”的花朵。对班级其他同学进行积极的鼓励,让学生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将博雅教育与环保教育相结合
  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方面的精髓之外,还要将博雅教育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让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关注社会环境问题,建立绿色科学的环境,让校园充满生机,并且学生自己动手保护学习的校园环境,从而建立干净和谐的校园。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学校的每一个小班级可以建立一个环节保护站,每周安排相关的人员轮流看守班级环境卫生,也可以组织学生实施废品回收,如果发现有人破坏环境卫生,可以给予相应的惩罚,让破坏环境卫生的同学加入班级卫生维护小组中,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活动可以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此外,小学生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过程中也是为他人服务的过程,教师可以定期举行小型的分享会,让帮助他人的学生或者为班级服务的学生分享自己做好人好事后的感受,并感召更多的同学也加入到乐于助人的活动中,体现学生博大的胸襟。
  博雅教育是在近些年提倡的教学理念,由于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并且我国也提倡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因而在博雅教育理念提出以后,许多学校付诸行动,在教育教学中积极的提倡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将博雅教育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德育素质。
  参考文献:
  [1]宋莉娜,李敏.博雅文化理念下的德育特色研究[J].天津教育,2016,06:10- 11.
  [2]聂竹明,张舒予,申灵灵.基于博雅理念的“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国家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12,08:94-98+103.
  [3]李中原.“博雅教育”文化理念的理论构建与哲学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16:280-282.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一种新工艺—聚合填充法制备了填料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料,研究了填料A的矿化温度、活化剂的用量、聚合温度、聚合压力、填料粒度、氢调等条件对填料A进行聚合填充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借助 现代 教育 技术 打造 小学 数学 高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26-02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
以小本体聚丙烯(PP)为基料,通过与共聚丙烯(CPP)、聚烯烃弹性体(POE)、硅灰石以及其它助剂共混改性,制得保险杠、门板汽车专用料。检测分析表明,PP/CPP/POE/硅灰石共混体系配方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促进剂,采用阴离子聚合法,在常压和惰性气体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千克级窄摩尔质量分布的PS.用1H NMR、IR、GPC其进行了表征.同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灵活运用过程写作法的教学理论和原则,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学生习作多稿修改对比分析的方式,探索该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特点,为实现相应培养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活动框架结构和运行机制,人才培
采用木粉分别与PP、HDPE、LDPE制成了塑木复合材料,研究了水分、粘接剂及改性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会严重降低复合材料的性能,EAA和脲醛树酯并用可提高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