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陪伴学生成长的好伙伴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h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往人们常常习惯于用“春蠶、蜡烛、园丁”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比喻和赞颂教师的形象,可是,现在这些说法都已经显得不适时宜了。新时代的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做一个能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是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看学生、看自己,只有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了,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成长伙伴;影响;亲和力;与时俱进;积极向上
  教师像什么呢?一提到这个问题,我们的头脑中可能马上就会浮现“春蚕”或者“蜡烛”这样的词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啊,教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就像春蚕,无私奉献,至死方休。多么伟大、崇高。也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对学生悉心照料,诲人不倦。还有,我们也听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吧?这些对于教师形象的比喻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是长久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并广为传诵的。从这些比喻中,我们所看到的教师形象无疑是非常崇高、无私和伟大的。对于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教师,笔者有自己的见解。
  “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做代价,以此去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教师,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没有谁的灵魂是机器,能用某种工艺任意修理完成。”——这是朱永新教授为他的著作《致教师》所写的序言中提出的观点。对于他的这些观点,笔者非常认同。
  是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是它虽能给别人提供一些光明,但最终是要付出自己成为灰烬的代价。春蚕倾其一生都是在默默地付出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听起来多么无私和崇高,但不得不说,太凄凉,太悲壮了。为什么一定要把学生发展的前提建立在牺牲教师的基础之上呢?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太阳,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辛勤的园丁这一说法是将教育看成一种农业模式,园丁会毫不留情地剪掉奇枝异叶,而新时代的老师应该为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创造条件。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灵魂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应该给自己新的角色定位,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迎接这一新形象的挑战呢?
  一、放下架子,做最有亲和力的老师
  自古以来,我们对于老师的印象似乎是“高高在上的,正襟危坐、传道授业解惑、师道尊严、说一不二”;而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就应该是毕恭毕敬,垂耳恭听、乖顺听话,有不同意见也不敢反驳老师。可是,我们应该也懂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一位老师总是端着一副架子,对他的学生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还满口大道理,那么,他的学生会听他的么?即便他讲的道理再好,他的学生能欣然接受吗?反之,如果这位老师很平易近人,平常总能跟学生打成一片,跟学生就像一个同龄的伙伴一样相处。那么,他所讲的一切,他的学生是否更乐于接受呢?尤其是当我们在对后进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你觉得学生更愿意接受哪位老师的教育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教育首先是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需要流露出来的。如果老师只是端着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懂得从言行举止流露对学生的爱,那么,即使你的心中对他有很多的爱,他也感受不到。相反,如果你让他觉得你很爱他,你对他的所有要求都是为了他好,那他一定会从心里接纳你并接受你对他的教育的。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二、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和学生,只有年龄上的差异,没有地位上的差别。如果教师将学生视为朋友,视为伙伴,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便会主动亲近教师,并乐于接受其教诲,学习上会更加自觉、主动和高效,也能增进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在教师的尊重下,学生学会了自尊,也学会了尊重他人,自然也会更加懂得尊师重教。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动不动就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觉得自己说的一定是对的,绝不允许学生反驳,那样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这种互动的结果肯定是学生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老师所说的话都变成忠言逆耳,无论在教育上还是教学上都会产生巨大的障碍。另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既然这样,我们不能强求每个学生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鲜明的个性,不要以“园丁”的惯性思维和做法去“修剪”那些“奇枝异叶”。要知道人各有所长,同样优秀的人也有不同的特点,衡量一个人优秀与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三、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教学技能
  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甚至,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具有“一桶水”的教师也不一定能满足求知若渴的学生了。虽然说,教师对学生要有爱,爱是一种动力,是一种粘合剂。但光有这种粘合剂是不足够的,还必须要具备它的基体——知识底蕴。试想,一个知识储备不足,讲课千篇一律、满堂空话的老师,又能怎样去吸引学生们认真听他讲课呢?要知道,任何学生都处于以无意识为主的一种精神状态,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要想当一名优秀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光有“春蚕”和“蜡烛”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是不行的,还需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才能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
  四、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经常更新他的教案,改进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地更新他的思想观念,要学会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形势,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要求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即使年龄稍微大点,也没有理由推托自己不懂得使用电脑,而拒绝使用能给我们的教学提供很多便利、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起来的多媒体平台设备。不懂可以学,如果我们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一种勇于挑战自我,勇于创新,勤学奋进的状态的话,那么,学生一定也会有这种状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因循守旧,还在使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教学。时代在召唤我们,要创新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甚至是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要迎难而上,敢于尝试,勇于改变。所以,教师要做陪伴学生共同成长的伙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自己首先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五、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作用太强大了。没有谁比教师更能影响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成长。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态度,工作的态度等等,都会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中,进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是非分明,正义凛然、三观端正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肯定也是明事理、具有正能量的人。一个工作积极热情,性格阳光开朗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不会有整天怨天尤人,神情沮丧、精神萎靡不振的状态。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我们对学生的榜样力量,给他们最积极最正能量的引导,做一个能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
  这就是新时代新教育形式下要想当一名优秀教师的最好定位:做陪伴学生成长的伙伴,做一个对学生有积极影响力的楷模。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担负着多么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要做优秀的、有情怀的教育家。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致教师》序言[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2]朱永新.新教育[M].漓江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要】智慧课堂是属于新兴的新课导入模式。根据具体的教情、学情制订具体的“智慧导入”之法,能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用来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潜质、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产生兴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智慧课堂;智慧导入  站在小学生的角度,音乐课不只是学校诸多课程中的一门普通课程,还是一门可以放松和玩乐的过程。就学生的长期综合发展,人的多方面能力培养始终离不开审美的鉴赏能力中的密切配合,这种鉴赏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六大素养中,其中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都涉及到一个关键词“问题意识”,学生应具备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热情和能力的素养。可见,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必不可少。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通过上课、观课发现在落实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课前自主学习目的的理解存在偏差,预习浮于表面,把预习变成了简单划线,很少记
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Mind Map),是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他认为:“思维导图是基于联想的逻辑,可以无限地延伸到任何角度任何方向。人的大脑一旦意识到它可以关联任何其他东西时,它将几乎立刻发挥联想,特别是当遇到额外的刺激触发时。”   一、思维导图与英语阅读的关系   第一,通过画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
【摘要】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陈白沙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当前孝道意识淡薄,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结合我校“孝义礼廉”的办学理念,在德育教育中有机渗透陈白沙孝道文化,开展多种创新“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知恩、报恩,是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孝道文化;德育教育;感恩  “孝敬”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古人云: “孝为百行之源”,一个人能够孝顺自己的
摘 要: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课堂参与主体性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初中数学试卷评讲课堂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存在着教师不够重视、试卷讲评模式单一、学生主体性缺失、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无法提升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在试卷评讲中教师应注重试卷分析,精心设计试卷讲评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评讲方式提升试卷评讲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等对
【摘要】在英语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利用竞争机制,在关注全体的前提下,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开展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竞赛活动,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和奖励,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竞争;激励;奖励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对一切都抱有新鲜感,但同时又缺乏专注,课堂上常常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尤其是接受能力和
【摘要】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表达能力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且语文作为重点改革课程之一,因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目前,初中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情况不容乐观,这是老师、学生和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不像理科,掌握公式方法和知道如何运用就可以了,这完全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和阅读锻炼来提升的。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新课改对学生的阅读量也十分的重视,并对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数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量如果只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是不可能的,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改革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教育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度逐渐升
【摘要】美声唱法其特点是明亮、辉煌、松弛、圆润。随着美声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各地的学习和演唱者对声音的训练方式各不相同。声乐学习是一个很主观的学习过程,声音训练的方式和选择对美声声音训练有着很大的影响。声音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处理以及音乐的完整性。基于此,本文对美声唱法中的声音训练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美声唱法;声音训练;声音取向  美声唱法的原文是Bel Canto,英语里也是沿用意大
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最揪心的问题,作为老师如果不追求教学质量,那么是不及格的、失职的。不追求教学质量的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平庸不说,还极容易误人子弟,成为葬送他人未来的“刽子手”。教师面对学生最多时间是在课堂,所以,教师的根在课堂,教师的灵魂在课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就成了教师主战场。教师若要成为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就要回归课堂,立足于课堂。如果教师不好好上好每节课,课堂效果不好,需要学生课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