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疗效观察

来源 :现代药物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kabc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成功手法复位后仍有残留症状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分成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银杏叶片,1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头晕、平衡障碍的缓解时间、前庭症状指数(VSI)、头晕残障问卷(DHI)总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半年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7%,较对照组的81.7%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晕缓解时间、平衡障碍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SI总分、DHI总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相关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8.3%,较对照组21.7%显著降低(P<0.05).结论 银杏叶片联合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成功手法复位后仍有残余症状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安全有效且迅速地改善患者残留症状,并对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的良好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莫西沙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有关因素,为莫西沙星的临床合理用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2016—2019年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录的莫西沙星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分析不良反应的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共收集5986例莫西沙星药物使用病例,关于不良反应的有132例;其中一般ADR出现119例(90.15%),严重ADR出现13例(9.85%);ADR主要发生在36~59岁和≥60岁的中老年患者;静脉给药的有129例(97.
目的 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中药配方颗粒应用规律,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分析2018—2020年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情况.结果 医院中药配方颗粒2018—2020年总体应用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销售量和销售额排名前15名的品种相对固定,补虚药的用量最高,这与医院就诊患者特点相符;中药配方颗粒在各月的应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目前已成为医院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饮片应用的重要补充形式,对其进
目的 探讨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联合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口服茶碱缓释片,1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口吸入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2揿/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D)、自我评估测试(CAT)问卷、St George\'s呼吸问卷(SGRQ)评分、
目的 探讨采用腔内心电图P波与R波比值定位技术联合超声引导在新生儿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42例需行PICC置管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对照组102例.观察组在腔内心电图P波与R波比值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进行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导管到位率、导管异位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置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导管到位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异位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常规置管方法相比,采用腔内心电图P波与R波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