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2009年美国大约有580万例心力衰竭患者,约占总人口的2%,而且发生恶性事件的比例高达9%[1].虽然心力衰竭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实际上很多患者到急诊室就诊的原因往往是出现急性症状发作,通常是急性呼吸困难,这些症状严重程度不一,但大多数需要早期干预,通常需要静脉用药缓解症状,但很少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这种急性呼吸困难就是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所致,80%
【机 构】
:
116011大连医科大学心内科,116011大连医科大学心内科,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2009年美国大约有580万例心力衰竭患者,约占总人口的2%,而且发生恶性事件的比例高达9%[1].虽然心力衰竭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实际上很多患者到急诊室就诊的原因往往是出现急性症状发作,通常是急性呼吸困难,这些症状严重程度不一,但大多数需要早期干预,通常需要静脉用药缓解症状,但很少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这种急性呼吸困难就是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所致,80%的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患者最终需住院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对所有临床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它要求临床医生具备娴熟的临床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有效血容量,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目前急诊室的医生可能对诸如休克、恶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等急症的处理比较成熟,对于识别和处理比较复杂的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相关的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经验尚不足,如果我们对患者既往基础疾病明确,那么判断其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对容易,但如果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尤其是急诊医生对患者既往病史不了解时,对于病情的判断与处理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现对《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治疗指南》[2](以下简称指南)作以解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患者均有颅内高压症状和发热,其中颈项强直51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均升高,病程短者脑脊液中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定量0.30~2.34 g/L.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或CT检查,提示脑积水伴双侧脑室旁白质缺血性改变12例,脑膜异常强化35例,脑实质低密度灶9例.61例患者均经两性霉素B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DD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对观察组hs-CRP、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hs-CRP、DD水平及IMT分别为(19.01±1.48) mg/L、(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脑宁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2例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脑宁抗抑郁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后进行抑郁评估,并比较血糖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抑郁评估总有效率95.2% (20/21),对照组抑郁评估总有效率71.4%( 15/21),两组比较
目的 观察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分别检测54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非糖尿病肾病组),62例糖尿病肾病2期患者(糖尿病肾病2期组)、40例糖尿病肾病3~5期患者(糖尿病肾病3~5期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比较.结果 对照组、非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2期组和糖尿病肾病3~5期组患者血清胱抑
病历摘要@@患者 女,29岁.主因发热2d、意识不清伴抽搐6h入院.患者于2d前受凉后发热,最高体温达37.8℃,口服抗感冒药物及退热药物体温恢复正常.入院前6h因“劳累”而出现意识不清、烦躁、言语混乱;无发热、恶心、呕吐、晕厥以及肢体运动障碍.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在行头颅CT检查过程中突然出现癫痫样发作,表现为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和小便失禁.共发作4次,每次持续2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和脑膜癌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方面的早期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脑膜癌病患者(脑膜癌病组)和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核性脑膜炎组)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脑膜癌病组早期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48.5%( 16/33)比25.0%(10/40),72.7%( 24/33)比25.0%(10/40) ]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是一种少见的跨突触变性,继发于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延髓下橄榄核(又称格-莫三角)联系环路病变.现将我院诊治的2例脑桥出血继发HOD患者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例1女,50岁,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010年8月因“突发头晕、四肢无力伴意识不清20h”收治于我院脑血管科,当时头颅CT显示脑桥出血,以被盖部为主(图1).入院期间发现患者血糖、糖化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