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老兵渐渐“消失”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战士不会死亡,他们只会慢慢消失。”这是美国将军麦克阿瑟的名言。3月12日,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最后一名老兵拉扎尔·蓬蒂塞利以110岁高龄“消失”。
  今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0周年,在这场战争中,法国一共有850万14岁。18岁的青年被动员到前线,131万人永远没有回来。
  血腥,是一战留给幸存者最深刻的记忆。索姆河大会战、凡尔登争夺战、“圣路”(连接凡尔登与后方的重要后勤线)保卫战……每处战场都像贪婪的绞肉机:战争爆发仅仅数月,已经有25万法国士兵马革裹尸;在“圣路”保卫战中,仅1917年4月16日到20日的一次战役,法方就损失了3.5万名官兵。一名从凡尔登归来的战士回忆说:“那里到处嗅得到死神走过后留下的气息……凡是活着出来的人,我们当兵的都尊称他为‘阁下’。”
  寂寞,是幸存老兵心中的隐痛。在蓬蒂塞利服役的年代,医学心理学对创伤性神经症的认识只是皮毛,“战争综合征”这样“时髦”的提法,要70多年后才流行。大战结束,能让退伍老兵“壮有所用”,已经是一个政府能做的最好承诺,别的还有什么奢求呢?1995年,时任总统的希拉克命令管理退伍老兵的国务秘书统计全法国幸存的一战老兵,准备向他们逐一颁发勋章,但是很多人拒绝接受:“这勋章来得太晚了!就像大家已经吃饱喝足之后,主人才想起上点调味品给客人开胃。”
  1995年,全法国幸存的一战老兵还有4000人之多。仅仅过了三年。他们中的半数就已经撒手人寰。到2002年11月,只剩下67个人。2003年,为纪念一战结束85周年,《巴黎竞赛画报》准备逐个采访尚在人世的一战老兵。开始时,名单上有57个名字,到11月文章发表的时候,又有20个人悄然逝去。记者感到“自己正在和时间赛跑”。
  两次世界大战,法国都是战胜国,然而说来遗憾,法国社会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却是一冷一热。一战,法国是当然的战胜国,可是无论影视作品还是历史挖掘,都远远不及63年前结束的二战。今年1月20日,110岁的路易·德卡泽纳夫先于蓬蒂塞利辞世,使后者成为法国仅存的一战老兵,媒体“按照常规处理”,也就是说,发了条消息了事。然而仅仅在今年3月,法国就有两家主流时政杂志,刊登了两篇以二战为题材的报道。
  拉扎尔·蓬蒂塞利的一生,可谓步步坎坷。他出生在意大利,被贫困驱赶到巴黎,生活就像狄更斯笔下伦敦城里的穷孩子。1914年一战爆发,他兴冲冲报名入伍,由于是意大利人。他只能被编进外籍军团。1915年,意大利成为法国的盟友,蓬蒂塞利戏剧性地被送回意大利军队服役。有趣的是,今天以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身份离开人世的蓬蒂塞利,直到1939年才获得法国国籍。整个一战中,他都是意大利人,同时为两个国家淌过热血。1920年,蓬蒂塞利结束了自己离奇古怪的战争生涯回到法国,“口袋里只剩下5块钱”。幸运的是,此时法国疮痍满目,到处都缺人手。蓬蒂塞利和两个哥哥创办了一家金属加工厂,到今天发展成拥有4000名员工的家族企业。
  和生前寂寞无闻相比,蓬蒂塞利死后极尽哀荣。临终前数个星期,“为了纪念那些在一战中牺牲的同胞”,他同意接受国葬。在他去世后,前总统希拉克、现任总理菲永都有沉痛的表态:“他的离去,构成我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希拉克)“他代表了整整一代人,这些人曾把20岁年轻的生命奉献给自己的国家。”(菲永)
  拉扎尔·蓬蒂塞利辞世后,还有八位一战老兵尚在人世:111岁的英国人亨利·阿林汉姆是年纪最大的一位,他和昔日的战友哈里·帕奇(109岁)安静地生活在英格兰。英国另一名在世老兵(106岁)已搬到澳大利亚定居。意大利尚在人世的两个,都是109岁高龄。土耳其有一个,109岁,美国有一个,106岁,还有一个前奥匈帝国的老兵到今年已经107岁。这最后八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士,还在以顽强的生命捍:卫着人类生存的尊严。
其他文献
去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气候变化”为基础,提出与“碳排放”相关联的一系列议题,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激烈争执。“气候变化”的确切概念是“全球气候变暖”,认为过去一些年来全球气候在变暖,引起更多的水患、干旱和风暴;气候之所以变化,是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增加而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所致;如果各国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南北极冰雪将融化,海平面上升,岛国沉没,沿海城市被
作为知识分子的加尔布雷斯    在西方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含义往往与我们中国人对这个词的理解有所不同。有知识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单有知识并不足以构成知识分子的充分必要条件。  “知识分子”是指那些在公共生活中运用理性并拓展理性,执守理念又反思理念的人。“知识分子”概念往往更多地和“理念”而不是“知识”联系在一起。一本著名的研究知识分子的社会学著作就以书名给知识分子提出一個别称——“理念
种种观念上的差异,导致泰国政治舞台犹如“大集市”,各方都要寻求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决定泰国政争长期难平    提起泰国,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平和的僧侣带着温和的微笑,这是一个佛缘很深的国家,很少暴力然而自2006年以来,泰国却深陷政争乱局,社会不稳,经济下滑,政府更迭2008年10月7日,泰国警方与反政府组织人民民主联盟(民盟)更是发生了流血冲突,造成2人死亡,400余人受伤截至10月16日,军方领导
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中方对此高度关注。作为负责任大国,中方一贯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中方主张,当务之急是防止紧张局势升级,决不能再做火上浇油的事情,有关方面应保持冷静克制,推动事态重新回到对话谈判的轨道上来。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朝韩交火事件发生以来,中方为防止事态升级恶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与有关各方进行了密切沟通和协调,敦促各方务必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
自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8月爆发以来,迄今为止已接近三年时间。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意味着私人金融部门陷入困境,这是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一次高潮。2010年春季的希腊主权信用危机意味着风险由私人金融部门向主权国家的转移,这是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二次高潮。在希腊主权信用危机爆发之前,曾有乐观人士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尘埃落定,世界各主要国家将会很快实施退出策略,世界经济将重新迎来新的一轮增长。然
5月31日凌晨,一支由“自由加沙运动”组织的国际救援船队在地中海公海海域遭到以色列海军的强制拦截。这支由六艘船只、750名人员和近万吨物资组成的船队,是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封锁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国际援助加沙行动。在以海军强行登上其中一艘土耳其籍船只时,双方发生冲突,导致1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消息传出,世界一片哗然,不仅以色列被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国际救援组织“自由加沙运动”也成
1950年1月18日,中国和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是第一个承认越南的国家,越南也是与新中国最早建交的国家之一。60年来,在两国几代领导人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越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过去60年,是中越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60年。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毛泽东主席和胡志明主席等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是中越友好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两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
中苏中俄关系演变实录    小平同志指示,在接待戈尔巴乔夫来访的礼仪安排上不要太热,要适度见面时只握手,不拥抱当然,这里说的见面不拥抱,不只是外交礼仪问题,更主要的恐怕是考虑到当时的国际背景,明确中苏两国关系的性质,界定未来相互关系的方向    1989年5月15日至1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礼仪:只握手不拥抱    中苏举行高级会晤是受
军事上取得的短暂胜利往往不能持久。当车臣年轻一代战士成长起来的时候,大概就是和平景象消失的日子。2010年3月29日,平静果然被打破。    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喜气洋洋。城市主干道“普京大街”修饰一新,写着“拉姆赞——格罗兹尼人民感谢您”字样的大标语和其他横幅悬挂在大街两侧。标语上的“拉姆赞”全名为拉姆赞卡德罗夫,是车臣共和国现任总统、俄罗斯总理普京最信任的政治伙伴
摘 要外语教育政策具有鲜明的“价值负载”属性。近年来,“立德树人”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分别引领了我国外语教育性质观和目的观的转型升级,“外语降温论”被逐渐化解,培养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的着力方向。随着语言理性的发展,以外语高考改革为突破口,我国开启了全方位的外语教育政策重构,推动了语言治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外语教育政策 外语高考改革 “立德树人” “一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