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供肝组织溶血磷脂酰胆碱浓度的预测模型及其在供肝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b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溶血磷脂酰胆碱随总缺血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其在供肝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的患者100例,分别在供肝获取时和再灌注后采集供肝组织标本,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评分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组织浓度检测.同时本研究用不同的线性回归模型探索用供肝获取时LPC浓度预测灌注后LPC浓度的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个时间点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组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组织浓度均显著高于非EAD组(P<0.05).所有标本中再灌注后溶血磷脂酰胆碱组织浓度显著高于供肝获取时.灌注后LPC组织浓度能较好地预测EAD的发生(AUC = 0.909,95%CI:0.849~0.969)cut-off 值为 15 258 fg/mg.灌注后 LPC 组织浓度(Y)呈现以总缺血时间t、供肝获取时LPC(X0)以及两者交互效应为自变量的回归关系,其最佳回归方程为:Y =-7 554+22.64×t-0.1 692×X0+0.000 345×t×X0.其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的调整后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 0.9447和0.9154,能很好地解释LPC的变化,对灌注后LPC浓度有很好的预测精度.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供肝组织LPC浓度变化,并能反映供肝的损伤程度,对预测EAD的发生具有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