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168个DH株系,连续两年在山东泰安种植,利用324个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控制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
【机 构】
: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品质育种研究室/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168个DH株系,连续两年在山东泰安种植,利用324个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控制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遗传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加性效应位点和6对上位效应位点,其中3个加性位点参与环境互作效应。检测到位于染色体2D、3D和5D(2个)控制穗下节间直径的4个加性QTLs,与控制茎壁厚的3个加性位点相同或相邻,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两个位于染色体2D和5D控制茎壁厚和茎壁面积QTL有较大遗传贡献率,分别为
其他文献
双季玉米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种植模式,为探索品种对季节的适应性及筛选适合双季玉米种植的品种,2008—2010年分别在山东莱州、河南焦作和新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
调查了黏结剂的黏度和固定碳量对MgO-C砖品质的影响,没有发现黏度与显气孔率存在相关性,随着固定碳量的增加,显气孔率降低。
以早衰性状不同的棉花栽培品种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和外施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条件下,调查早熟棉花植株真叶和子叶衰老过程中NO含量变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以中晚熟红小豆品种冀红小豆4号为材料,于2006—2008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园,设置自然光周期(CK)、12h光周期处理,零叶龄(LF)~四叶龄幼苗5个处理,以CK作为对照,从对生真叶出土
对气化炉内衬用传统的高氧化铬耐火材料和磷酸盐结合高氧化铬耐火材料的热面损毁情况作了对比分析。指出磷酸盐结合高氧化铬耐火材料显著降低了由剥落和熔渣造成的损毁,提高
以中黄18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时间(0、112、154和196d)老化处理,获得4个群体G0-1、G0-2、G0-3和G0-4,其发芽率分别为98.0%、95.0%、81.0%和79.0%。将这4个群体进行2次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