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1991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与时俱进,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课堂说教,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而只有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热情.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有好的教学理念.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更没有优异的成绩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就会犹如一潭死水,学生的学习就会漫无目的.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改变以往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死板教学方法,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它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现代化,适应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需求.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于一体,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地将各种数学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接受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中的有些知识用传统授课的方式很难解释清楚,学生难以理解,但如果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或过程演示或局部放大,这样可使教学内容更精确,更容易使学生理解.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利用教学课件将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广泛的扩充,使教学既不脱离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从而更有效地保证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在这种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了解数学知识,从而产生探究、主动学习的欲望,这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三、数学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提问
  提问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基本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优势.它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的特点,能够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不能保证课堂每一分钟都集中精力听讲,容易走神、思想开小差.作为教师,努力以有趣的知识讲授来吸引学生,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钳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提问要能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要由浅入深,让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掌握提问和思维的方法.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它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实现创新.因此,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四、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大胆质疑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推动力.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中往往缺乏自信,不敢提问.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灌输大胆自信的意识,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大胆对知识质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材料以供学生探究,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思考产生认知的矛盾,激发起学生解疑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的质疑探索中体验到进取的快乐,从而获得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新课改下的数学课程提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它使以往课堂中单一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能力.学生在合作中展开热烈讨论,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活力,在交流中获得了新信息,弥补了自己知识的欠缺.它使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进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每个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动机.只有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萌生出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热情.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在修筑铁路时,要根据弯道的半径和规定的行驶速度,适当选择内外轨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几乎完全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来提供。如果行驶的速度超过(或小于)规定的行驶速度,那么火车外侧车轮的轮缘挤压外轨(或内侧车轮的轮缘挤压内轨),与正常行驶相比,火车的受力情况将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分析火车的受力情况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如果对火车过弯道时受力的情况进行分析,将会使问题的
初中数学的空间是一维、二维、三维的欧氏空间,即直线、平面、立体图形.初中数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就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形状、结构、大小、位置关系进行了观察、分析、抽象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它是初中数学三大基本能力之一,是一种智力活动.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呢?    一、借助实物模型演示与学生动手相结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想象的基
在数学研究中,常常是以对象的“最优”为研究目标.如路程最短、运费最省、投入最少、产量最大、利润最多等.这些问题中贯穿了一种统筹的数学思想——最优的思想.它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所研究目标与“最优”有关;二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最优化.  一、代数中的最值问题  1.含绝对值符号函数的最值  【例1】 求函数y=|x-1| |x 4|-5的最值.  含絕对值的函数,可先分区间讨论,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