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对环丙沙星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变异株采用诺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唑啉、氟氯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采用PCR扩增20株变异株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gyrA、gyrB、parC、parE基因片段并测序,研究基因突变与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耐药变异株对诺氟沙星100%耐药,对氟氯西林57%耐药,对亚胺培南55%耐药,对左氧氟沙星48%耐药,对头孢唑啉36%耐药。20株变异株中,17株发生基因突变,包括gyrA基因QRDR区域发生突变15株,其中12株突变发生于编码83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Thr→Ile(ACC→ATC);5株突变发生于编码87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Asp→Asn或Gly(GAC→AAC或GGC);3株在83位和87位氨基酸密码子发生双点突变。gyrB基因QRDR区域发生突变3株;其中2株突变发生于编码470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Glu→Asp(GAG→GAT);1株突变发生于编码361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Phe→Try(TTC→ACG)。parC基因QRDR区域发生突变13株,其中11株突变发生于编码80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Ser→Leu(TCG→TTG);4株突变发生于编码84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Glu→Lys(GAG→AAG);2株在80位和84位氨基酸密码子发生双点突变。parE基因QRDR区域发生突变4株,其中1株突变发生于编码420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Asp→Asn(GAC→AAC);3株突变发生于编码425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Ala→Val(GCG→ACG)。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DNA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QRDR区域发生突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