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sb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作为其中一名新课改的执行者及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学者,我正在逐渐走出最初的迷茫和无措,现在就对如何认识新课改,怎样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谈一点粗略的体会。
  一﹑对于新课改的认识
  还记得学校曾经召开了一次长达三小时的大型会议,要求谈谈参加新课改教学以来的感想及如何更好地实施课改的建议,当时有部分老师显得茫然,也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说新课改无非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又两年过去了,我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的突出特性:
  (一)生活性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课前,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使“思想政治”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学生在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中深化了思想认识,有关道德信念通过生活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心中。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鲜明的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是“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同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原理去指导生活;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实践性
  “实践性”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的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遵循高中生活的逻辑,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记得以前我们上《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时,讲到婚姻时,我先让学生举具体的案例来说明什么样的夫妻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引出课本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要成为合法的的夫妻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应到相关部门去登记。
  (三)人文性
  新课程坚持“以人为本”,其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包括人对完善自己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的同情,对遭受不幸的怜悯等等。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讨论”、“对话”、“实践”和“反省”等人文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政治教学克服过去抽象的、空洞的和苍白无力的弊端,才能从我们记忆的负担变成滋养我们人类脆弱心灵、生命和人性的“维他命”。作为教师,特别要放弃久已习惯的权威地位,以一种平等的精神来组织教学。
  二﹑实施新课改的体会
  根据新课程的突出特性及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总结,我觉得实施新课改中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将自己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动口,去思考、质疑、猜测、探索、实践、评价,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朋友,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发言,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奇思异想,质疑问难。如我们在上《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时,我给出了材料让学生分析完后写一份“民事诉讼状”,有的学生写的不错,也有的学生写的不符合民事诉讼状的格式要求,有的对诉讼陈述的事实不清······针对具体学生的问题我给他们做了具体的分析,从而即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也提高的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希望老师能给予圆满的答复,若老师应付了事不认真对待,势必使学生不想也不敢问,进而有可能失去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因而我对每一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耐心的启发学生,直到学生弄懂为止,偶尔碰到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我必定会想方设法在较短时间内弄清楚,并且及时找到学生予以解答。正因为如此,学生愿学、愿问,成绩的提高也较快。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教法常新
  近年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力求课堂探究材料的新颖设计,内容的生动活泼且突出教学重难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围绕课题,联系生活实际,采用课前几分钟进行新闻发布和热点问题评析——“大家谈”,分组辩论赛,案例讨论,角色表演,流行歌曲,看图说话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作为导入,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介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静态变作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降低了教学内容的学习难度,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
  (四)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政治课教师第一,要注意坚持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锤炼优秀品质,努力做到言行举止让学生佩服,成为榜样。第二,要注意加强施教能力的培养,钻研教育理论,学习摸索教学规律,做到切实懂得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规律和教学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并善于把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结合教学实际,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总结交流实践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第三,教师要多深入学生当中,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到理解学生,并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重视情感因素的挖掘和培养,并合理地融入教学中。
  总之,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坚持理论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教学素质的修养,才能正确把握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坚持以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为主体,密切配合,也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只有教学中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常教常新,才能到达思想政治课教学胜利的彼岸。
其他文献
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奏响了经济全球化的序曲,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逐渐将世界各国经济连成一体,展现出经济全球化的雏形;到20世纪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网络经济的推波助澜,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培养“全球化”和“国际化”具有世界眼光、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的人才的要求。在此环境下,在学校进行国家化建设的时候,我们在今年分别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可见,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结合教材,渗透德育  首先,可以利用教材教育学生爱祖国的山水、土地、资源;爱人
摘要:职业学校开设的德育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的课程。它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常识、哲学基础、法律生活等方面,内容多,涵盖量大,知识面也很广,而职高的学生普遍又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厌学的心理倾向。在他们看来,德育课枯燥、空洞、抽象、乏味,不像专业课那样新颖、直观、有趣、实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全面
新生儿脓毒血症是临床常见的重症疾病,可引起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甚至脑瘫。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感染激发脑内炎症反应是导致脑室周边脑白质损伤(Periventicular White Matter Dam
一所学校的的文化建设会影响一个学校的整体发展,在职业中学的学生,他们的文化修养较弱,教师教学管理沿袭普教模式,学校往往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文化建设,这些问题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不利于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创建校园文化,不但要求学校开发、利用一切资源,创设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而且班级文化的创设也会直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很重要的。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具备一定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外语交际活动。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外语能力,即在交际场合中正确运用和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成功地完成交际任务。本文初步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外语能力。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外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  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
内容提要:职校班主任素质及其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才能做好职校班主任工作,使之得到社会、家长、学校的肯定?本文从班主任素质、弘扬学生个性、营造和谐温馨班级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爱心;班主任素质;学生个性;班集体  中图分类号:G4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气魄,但却有润物细无声的永恒。这种爱是尊重、是赞美、是亲近、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职校教育更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