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一统”到“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来源 :求学·新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_end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上启春秋战国时期,下承秦朝之后的中国古代时期。它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贯穿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争夺主线。同时,它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经济的发展与衰落、思想文化的繁荣与专制、民族关系的融合与分裂、中外关系的沟通与阻断等都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我们进入“大一统”的秦汉时期,汲取秦汉时期的“政治营养”,以史为鉴,以史明志。
  一、秦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
  (一)统一的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法家学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4.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5.嬴政的雄才大略,任用外来人才,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二)统一全国及加强中央集权
  1.东灭六国
  时间:前230年——前221年
  都城:咸阳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皇朝。
  2.北击匈奴
  (1)前215年,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2)修长城。
  (3)筑“直道”。
  3.南征岭南
  (1)修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水(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意义:扩大了南北水路交通的范围,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及北方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岭南地区的发展。
  (2)在岭南置郡。意义:岭南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4.西南地区的管辖
  措施:开“五尺道”、任官吏。意义: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今云南、贵州、甘肃南部、四川西南部一带)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三)意义
  1.结束了春秋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
  3.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例题】秦时,赵佗为南海郡龙川令,秦亡后统一岭南三郡,自立为南粤武王。汉初,刘邦遣使封其为南粤王;至文帝时,赵佗表示“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景帝时仍“称王朝命如诸侯”。这反映了汉代( )
  A.大一统国家的凝聚力显现 B.推恩令政策的影响深远
  C.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扩大 D.郡国并行制的弊端解决
  【解析】根据赵佗的身份及态度“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称王朝命如诸侯”,可以判断出当时大一统国家凝聚力的增强,A项正确;推恩令主要针对的是汉武帝时期地方王国(诸侯王)分裂割据问题,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扩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实施,基本上解决了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排除D项,此为“时空观念”错乱。
  二、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皇帝制度
  1.确立与存废:秦始皇于前221年建立,直到1916年袁世凯垮台而彻底结束,历时2137年。
  2.基本特征:皇权独尊、皇位世袭、皇权终身。
  3.影响:皇权的独断性和随意性,往往影响国家的政治决策;使君臣关系成为“主子”和“奴仆”的关系,不平等性显著。
  (二)百官公卿制度
  1.具体制度
  (1)丞相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政事务;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
  西汉:汉初,承秦制,丞相权力大;汉武帝时期,逐渐形成了内(中)、外朝制度。
  (2)监察制度
  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作为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地方设监御史,专管地方监察。
  西汉:设立十三州刺史制度,司隶校尉(监督京师百官及京师周边地区)。作用:有效地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
  2.政权运作的方式——“朝议制度”
  作用: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但在君权至上的专制体制下,其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3.特点
  (1)分工明确。
  (2)以君权为中心,为君主专制服务。
  【例题】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太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解析】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在特殊情况下的“变态”形式,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题干只涉及君主和大臣的关系(此为典型的君主专制的内容),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皇权至高无上,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中国古代皇权如何变化(暂时增强或暂时被削弱),都改变不了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郡县制
  1.时间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划分。郡: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县: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楚国。
  (2)秦朝建立了完备的郡县制度,后世基本沿用之。
  2.主要内容
  (1)在地方设置郡县行政机构。
  (2)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道”(相当于“县”级)。
  3.特点
  由中央垂直管理郡县,郡县直属中央;官吏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袭。
  4.影响
  (1)历史的里程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有利于稳定政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历史反复:西汉初年、西晋、明朝洪武年间均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时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基础 按血缘关系划分 按地域划分
  隶属关系 封地、世袭 辖地(中央垂直管理)任免
  权力 统治权 行政管理权
  影响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四)察举制(选官制度之一)
  1.确立时期:汉武帝时期。
  2.内容:由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3.特点:形式上由官吏推荐,但大权操控于上,民意很难体现,封闭性明显;以德才兼备为选拔的标准;东汉末年,士族地主势力壮大,逐渐遭到破坏。
  三、备考要点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汉景帝时期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酎金夺爵、左官律等)、开疆拓土(秦朝北击匈奴、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控制——修建灵渠)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鞏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统治崩溃(暴政与严刑峻法)和两汉衰亡的原因(土地兼并、外戚专权、中央集权式微等)。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废分封,行郡县);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路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管理策略在安全输液品质改进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安全输液品质.方法 选择呼吸科住院患者应用JCI管理策略对静脉输液各环节进行管理,比较JCI实施前后1年静脉炎、静脉渗出及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差错发生率.结果 实施前输液差错、静脉炎、静脉渗出的发生率分别为0.50%,11.18%,11.90%,实施后输液差错、静脉炎、静脉渗出的发生率分别为0.07%,5
突破求ω范圍的三角函数综合问题
期刊
目的 了解不同癫痫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便更好地针对不同癫痫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法 对120例不同学历、不同病程、不同居住环境、日常生活可完全自理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及以上学历癫痫患者在职业与生育知识和用药知识及总分方面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分别为(4.87±1.01)比(4.28±1.08)分,(12.91±2.48)比(11.89±2.74)分,(39.78
目的 通过对新护士采取人格特征和应付方式评估进行分科干预,了解新护士在适应环境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工作环境之问相互关系,找出有利于新护士心理健康的人科分配方法,为促进新护士的管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依据,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2010年分配至某三甲医院的61名护士作为实验组,2009年的6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人格特征、应付方式评估与护士长领导风格结合进行分科干预,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91例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89例观察组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中按时服药、按量服药、漏服药物依从人数分别为84,89,2例,均优于对照组的72,80,1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9.07,11.46,8.54;P<0.01);观
目的 观察富含益生菌的酸奶在改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降低发生肝性脑病风险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8例和酸奶组36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保肝、利尿等常规治疗;酸奶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酸奶,饭后30 min后食用.治疗2周后比较常规组和酸奶组患者慢性肝病问卷评分(CLDQ)、血粪氨含量、粪便pH值以及肠道常见菌群含量.结果
目的 探讨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摄食管理的成效.方法 将96例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照组只给予老年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老年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摄食管理,实行一对一负责制,跟踪观察,6个月后再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吞咽功能SSA评分为(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8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8例和干预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焦点解决护理干预,于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1d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各子项目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探讨将走动式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择实施APN排班的9个病区,实施护士长走动式管理.比较实施走动式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护士长熟悉率在平均值(57.26%)以上的心内科、妇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患者满意度比其他科室高(r=0.71,P<0.05),患者满意度从实施前89.5%提高到92.8%,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P<0.05)
目的 总结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成人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成人心脏术后患者行IABP联合ECMO辅助治疗的临床及护理资料,通过观察辅助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辅助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联合辅助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SBP:(110.8±11.8)mm Hg/(76.7±18.1)mm Hg;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