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与“发现”

来源 :科园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引导”是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构思出合理的步骤去启迪学生,“发现”是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迪下,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而获得新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 数学教学引导发现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满足学生的“学会”,而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独立分析思考,从而使学生逐步“会学”。“引导”是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构思出合理的步骤去启迪学生,“发现”是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迪下,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而获得新知。下面根据教学实际来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引导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6加几”时,教师投影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群小学生排路队回家,其中男同学6人,女同学5人。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6+5,并鼓励学生发现、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计算方法多样化:①7、8、9……,一共有11个人;②把5分成4和1,4和6组成10,10+1=11;③把6分成5和1,5和5组成10,10+1=11;④6+5=11,因为我知道5+5=10,10+1=11……这样,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是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是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扩展应用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全校老师(13人)带领同学(65人)去“世界之窗”参观,在购票处贴着一张门票价格表:成人票50元,学生票20元,团体票(10人以上)25元。你打算怎样购票?面对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现实问题,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亲身去实践,并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得到创造性解决。显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三、让学生在复习旧知中发现规律
  小学数学内容的系统性很强。在教学前后有紧密联系的知识时,教师可在复习阶段作适当铺垫,让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的规律。如:
  1、分数的基本性质可在组织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揭示它的内容。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可以这样引出:
  1)5+5+5+5+5+5=()×( ),表示( )。
  2)4+4+4=( )×( ),表示( )。
  3)整数乘法的意义是()。
  4) ++= () ×() ,表示()。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很自然的明白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规律
  动手发现规律的例子很多,如:我在教计算圆周长时,先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做个圆,上课时要学生量出圆周长和直径,再用圆周长除以直径,尽管同学们做的圆大小各异,可商都是3多一点儿。我在引导学生发现圆周率,它虽被古人证实过,但再让学生证明它的真实性,对培养小学生求实严谨的学风十分有利。教师合理引导,让学生去发现教材没提到的东西,学生更感兴趣。如:通过
   的计算,引导学生去发现同分子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四、让学生在异中求同中发现规律
  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共性的规律,是探求因果关系的方法之一。在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中,为什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师可通过解答以下题目和比较各题的异同点来引导发现规律。
  1、甲,乙两队共修一条长600千米的铁路,甲单独修20天完成,乙单独修30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列式为:
  600÷(600÷20+600÷30)=12(天)
  2、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300千米的铁路,甲单独修20天完成,乙单独修30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列式为:
  300÷(300÷20+300÷30)=12(天)
  3、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150千米的铁路,甲单独修20天完成,乙单独修30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列式为:
  150÷(150÷20+150÷30)=12(天)
  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只要甲乙两队独修的天数不变,不管工作量是多少,两队合修的天数总是不变的。
  在此基础上出示例题: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完成,乙队独做15天完成,甲乙两队合做多少天完成?
  让学生讨论:题目中工作量没告诉,该怎么办?根据刚才的经验,学生说可随便用一个数字代入式子进行计算,比如:10千米,5千米……。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终于认识到可把工作量看作单位“1”进行计算。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技巧,养成钻研习惯,用数学课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我想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满足学生的“学会”,而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独立分析思考,从而使学生逐步“会学”。“引导”是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构思出合理的步骤去启迪学生,“发现”是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迪下,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而获得新知。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其他文献
近年来,无线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高粘度"用户特性,使移动IM(即时通讯)成为各大巨头跑马圈地的战略要塞。微信、米聊、飞聊、中国电信天翼Live、中国联通沃友、奇虎360口信基于
"把握每一次危机。危机来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我的机会来了。"2011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再一次用行动验证了自己这句名言。在万众瞩目的"3·15"前
新中国继承了统一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因俗而治"的历史传统,从民族融合杂居的现状出发,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单一制民族国家理论,汲取列宁的联邦制建国方案经验,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
详细讨论了LIPN体系的阻尼原理。高分子材料在发生玻璃化转变时,大分子链段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g附近的运动可以把振动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借此可以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这也是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