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数学预测模型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以协助医生做出合理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739例术前胸部CT诊断为临床Ⅰ期,并通过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建模组病例资料,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N2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数学预测模型。采用验证组病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并与已有的两组数学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以及病理类型是N2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数学预测模型为:N2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ex/(1+ex),其中x=-2.983+(0.456×肿瘤直径)+(1.753×位置)+(1.787×病理类型)-(0.032×年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预测值和观察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0.710~0.784)。外部验证结果显示,与VA模型相比,本研究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1(95%CI:0.715~0.839),高于VA模型0.677(95%CI:0.604~0.744)(P=0.04)。与Fudan模型相比,本研究模型的曲线下面积0.837(95%CI:0.760~0.897),高于Fudan模型0.766(95%CI:0.681~0.837)(P<0.01)。结论:本研究对术前CT检查判断为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建立了N2淋巴结转移的数学预测模型,其准确性高于现有的其他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对是否进行进一步的纵膈淋巴结的分期检查做出更合理的临床决策。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始,实践问题逐渐促发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并出现了占主流地位的"修补"改革观;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实意识开始上升到了理论意识层面,主张全面采用现代西方
自整角机是广泛应用于轴角测量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元件,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技术近几年的发展使得利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信号的快速实时处理成为可能。设计采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结合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经济特色,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和个性化特点,形成错位竞争,走出一条具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引起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血管通透性增加是脓毒症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导致器官功能损
对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成长与发展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得出教育家的成长路径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遍访名师,广泛接受良好扎实的教育;教书育人,深入开展教育实践与创新;潜心研
传媒竞争的关键是创意竞争。面对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创新乏力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创新思路。它主张以传媒活动营销为创新突破口,按照"创意-策划-资源整合-活动营销"
<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人教版"教材每册选一篇鲁迅的文章,学生三年学下来,便给鲁迅贴上了各种标签:"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匕首""投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持久缺血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1],在欧美国家中多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心肌梗死患者
目的:探讨乌梅对未孕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条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生物机能仪记录子宫平滑肌肌条运动,并分别使用消炎痛(2×10-5mol/L)、酚妥拉明(2×10-6mol/L)、异搏
目的探讨血清LDH、HBDH水平异常对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本院26例伴心肌酶异常的大叶性肺炎患儿心肌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6例患儿LDH、HBDH同时增高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