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拿回人生主导权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下英子

  近年流行一種家居整理术,叫作断舍离。断,不该买的东西别买;舍,该扔的东西果断扔;离,抛弃对物品的执念。这种收纳理念又在全球发展成一种生活态度——扔掉很久不穿的旧衣服,取消没有意义的聚会,控制无节制的欲望扩张。一时间,关于“极简主义人生”的出版物不计其数。追根溯源,这些倡导都来自日本作家山下英子。2019年1月,山下英子的新版《断舍离》面市。她在书中总结了自己实践断舍离30多年来的新方法和新体会。
  40年前山下英子刚上大学时,总是一副迷迷糊糊的样子。姐姐看不下去了,建议她学习瑜伽,调整状态。很快,山下英子沉浸在瑜伽练习中,被“断行”“舍行”“离行”的瑜伽哲学深深吸引。
  10年后,那位瑜伽老师去世,山下英子去参加她的葬礼。在葬礼上,她和一位前辈聊到了老师生前经常提起的“执念”,山下英子不经感叹一句:“摆脱执念这件事,真的是做不到啊。”潜台词是:又不是出家僧人,这件事离自己很遥远。听到这句话,这位前辈略带惋惜地说:“是啊,家里的大衣柜堆着满满的旧衣服,舍不得扔掉,又完全无法下手整理。”
  一句话点醒了山下英子。当时的她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家里的大衣柜中,也堆着一摞一摞的旧衣服,但她还每天抱怨没有衣服穿。“那些旧衣物就是自己背负的执念。”想到这一点,她立刻行动起来,强忍着心疼和不舍,一点点处理起不穿的衣服。逐渐地,沉重的心情轻松起来,甚至有一种莫名的清爽感浮上心头。“如果你对物质太过执念,物质会像被施了魔咒一样束缚着你。当你开始扔东西,超负荷的空间流动起来,这就是清爽感的本源。”
  山下英子开始努力实践断舍离的私人哲学,后来将此推荐给了好友。2001年9月,在她家的客厅里,几个“学员”围着长桌跟着学习“如何扔东西”。2010年,50岁的山下英子写下了风靡全球的《断舍离》。她在书中以整理收纳为入口,为生活做减法,为心灵排污。因为断舍离,很多人开始回归极简生活。
  9年后,新版《断舍离》又提出了“对信息的断舍离”。身处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人都害怕被时代淘汰,对信息和知识的焦虑普遍存在。但信息泛滥也会引起思维混乱——让我们被外界的纷扰迷乱了眼睛,迷失了本心,这要比缺乏信息更遗憾和不幸。日本最近流行“SNS(社交网络服务)断舍离”这个词,提倡让手机适度休息会儿,迫使自己在社交网络工具上那些交错乱飞的信息中做取舍。“其实,和对待物质一样,我们也应该和信息保持一定的距离。”
  新书为“断舍离”重新定义。“这本书不是极简生活的倡议书,也不是收纳整理的指南手册,它最大的目的是撼动我们根深蒂固的‘物品价值观’,鼓励我们甩掉惰性、采取行动,促进生活和生命的新陈代谢,从而迎来焕然一新的人生。”改掉自己犹犹豫豫、不敢直面问题、总是想逃避的毛病,重新拿回人生的主导权,这才是“断舍离”的最深处。
其他文献
11歲的“大厨”
马尔瓦尼当上白宫新“总管”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12月宣布任命白宫预算办公室主任马尔瓦尼接替凯利代理白宫办公厅主任。特朗普在社交网站上发文称马尔瓦尼“表现杰出”。马尔瓦尼统领总统办事班子,是白宫“大总管”。他要照顾好白宫与内阁关系,还要应付“通俄门”调查,并着眼2020年总统大选,可谓“压力山大”。而特朗普班子始终震荡不断,防长马蒂斯刚刚辞职,由副部长沙纳罕任代理防长。  特朗普就任两年已三
他说:很多好故事都烂在了肚子里,文学在它们面前也常常无力。  采访约在金宇澄的办公室——巨鹿路657号“爱神花园”(上海作家协会所在地)那栋老洋房中。穿过门口的罗马立柱,沿着陈旧的木质楼梯盘旋而上,到三楼走廊已听见说话声。推开一扇旧门,进入了打通两个大房间的《上海文学》编辑部,满眼到处是书和杂志。金宇澄在沙发椅上和摄影师聊天。  “戴眼镜会不会好一些?”摄影师问。  “我不上相,每次都照得很凶。”
幾年前,一部名为《北平无战事》的电视剧火了。在1949年,岂止北平无战事,新疆、湖南……多个行政大省、战略要塞、边疆重地也无战事。兵不血刃、和平解放的背后,同样是无数隐蔽者书写的传奇。  1949年8月14日,刘少奇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结束了对苏联的秘密访问,启程回国。但代表团中有一个人没有离开,他是邓力群。他带着3名报务人员和一部电台从莫斯科出发,飞抵新疆伊宁,建立了直通北平的“力群电台”。接
午夜,是一天與另一天交换的时分:有的人结束忙碌,有的人开始兴奋;有的人安然入睡,有的人辗转反侧。听人说,这个时间还没睡的话,最好的催眠法就是回忆,回忆这一天见过的人、做过的事、走过的路。有时漫无目的地想一想,虽然想不出什么所以然,却能把一天的经历在脑海中回放一遍,觉得也有些收获。  我会想到一些难忘的场景,比如晚上见到的卖花的男孩。灯火璀璨的都市,人群熙熙攘攘,身穿华服的年轻人来来往往。我看到那个
俞丽拿  79岁的俞丽拿刷了屏,这可能是她本人也没想到的。  3月26日,《真爱·梁祝》在上海举办了启动仪式。这部音乐剧场作品是纪念《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以下简称《梁祝》)6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也是俞丽拿封琴近10年后首次参与的新作。消息一出,各个媒体平台纷纷转发。  发布会上,《梁祝》的演奏者俞丽拿和作曲家陈钢、何占豪再次聚首,他们的合影勾起了网友们的回忆。60年前,
朱云汉 1956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诸暨,197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1987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执行长,美国政治学会首位亚洲理事,台湾中研院院士。  第一次上“中国大陆政经社变迁”这门课的台湾学生至今记得授课老师朱云汉那句戏剧化的开场白——“中国大陆有三件事情最重要:第一她很大,第二她非常大,第三她非常非常大。”  9月初,台
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眼下的汇丰,那也许就是“危机”。自1865年成立以来,它屡经沉浮,又多次转危为机,从一家地方银行发展为全球金融集团——汇丰控股。如今,汇丰又面临困局。汇丰控股CEO祈耀年日前宣布重启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的裁员3.5万人计划。虽然收缩的重点是业绩不佳的欧美业务,外界却传言汇丰将“关闭在华业务”。“汇丰中国”公众号发布澄清声明,强调中国“是汇丰集团重要的战略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分子在欧洲大肆屠杀所谓“劣等种族”,其中犹太人是最大的受害者族群,死亡人数在600万以上。欧洲许多历史悠久的犹太人社区就此消失。一些“先知先觉”的犹太人二战前就来到北美避难,不仅逃过了灭顶之灾,还在美国和加拿大建立了一个个犹太人社区,繁盛至今。  然而,就在缅怀大屠杀受害者国际日(1月27日),加拿大图书及档案馆(下文称LAC)展出了一本希特勒私人藏书,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
2019年2月20日,冯骥才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再提笔写小说有什么感觉?我跟你讲,像流水一样的快乐。”  身高1米92、穿46码鞋的“大冯”,坐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会客室里,说起重回“虚构”的快乐。屋子里,汉代的陶俑、北齐的摩崖拓片、唐代的菩萨像、宋代的天神像、明代的文官像、清代的彩绘屏风,还有民间的银冠、布老虎和昔日山西豪门的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