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后桃花马前雪,善用对比求深意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比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合理运用对比手法可以突出景物特点,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抒发丰富的情感,阐释深刻的道理,巧妙构思。
  【关键词】对比手法;景物特点;人物形象;抒发感情;阐释道理;巧妙构思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5-0091-02
  
  “马后桃花马前雪”是徐兰《出关》中的名句,“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这里暗含两组对比,一是关内桃花烂漫的春景与关外白雪茫茫的冬景对比,二是“桃花”与“雪”,“桃花”指代的家乡温馨生活与“雪”指代的塞外清冷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把即将远征的士卒的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表现出来,该诗句被沈德潜给予“眼前语便是奇絕语,几于万口流传,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到者①”极高的评价,这正是对比手法的妙用。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
  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同时列举出来,进行相互比较,从中发现两者的区别,以便突出强调事物的特点或本质。对比手法的作用很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善用对比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如初中教材七年级上的《济南的冬天》开头写济南冬天的独特就用了对比手法“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里作者用了三组对比,分别用北平、伦敦、热带的地方和济南作对比,又从风、阳光、温度三个方面做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这一特点,更好地表现“济南真算得是个宝地”。
  诗句中也善于通过明暗、动静、虚实、哀乐的对比来展现景物特点。如王维的“鸟鸣山幽”则采用声与静的对比突出了山中的寂静。另外他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两句写山的寂静,后两句写动,动静对比,相映成趣,将山林突显得更加幽静了。
  2.善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手法可以成功地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好地揭
  示中心。我们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可以发现,这位文坛巨匠是多么善于运用对比,塑造的受到封建科举毒害的孔乙己,受封建制度摧残的闰土,被封建礼教吃掉的祥林嫂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例如孔乙己,我们立刻想起那句外貌描写“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咸亨酒店是当时黑暗的旧社会的缩影,是孔乙己生活的社会背景,小说在开篇为读者介绍了两种喝酒的人:一种是“短衣帮”,也就是做工的贫苦劳动人民,受压迫者,他们穿短衣且靠柜外“站着喝”;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也就是休闲阔绰的剥削者,他们穿长衫“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文中的“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为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两种人的对比,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社会地位的差异,孔乙己的错位人生和最终被封建礼教吞噬的悲惨命运。
  再如闰土,曾经在月色下瓜田里的少年闰土是“紫色的圆
  脸”“红活圆实”的手,“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是那么活泼富有生机和朝气。而中年的闰土脸色“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闰土形象的刻画则是把人生的两个阶段进行对比来揭示封建社会对人的摧残从而激起读者对社会的愤恨和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另外,如《范进中举》里的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狠狠地骂范进是“现世宝”,范进中举后,称范进“贤婿老爷”,当众夸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处处小心,处处奉承。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对比,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
  人的毒害②。外国作品《变色龙》通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狗的身份的不同猜想,警官奥楚蔑洛夫之“色”竟变了六次之多,其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暴露无疑,显示了作品浓厚的讽刺意味。
  3.善用对比,抒发感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有一篇经典的散文诗《海燕》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勇敢地面对暴风雨洗礼的海燕和惊恐万状的海鸥、海鸭、企鹅们对比描写,突出了海燕的高大形象,歌颂了面对困难勇于斗争绝不屈服的精神,让我们读起来激情澎湃。又如流沙河的《理想》运用对比手法来展现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与“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构成小节之间的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人生的重要。失去理想的“英雄”和失去理想的“庸人”也构成内部对比,表达了对没有理想的人的鄙视。如《行道树》通过一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行道树和站在家乡的“山上”的“原始森林里”的同伴作对比,塑造了无私奉献者的形象,抒写奉献者的胸襟,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大家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枯燥生活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欢乐生活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憎恨。
  4.善用对比,阐释深刻道理。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贫富悬殊的对比,深刻揭示出当时社会的衰败和尖锐的社会问题。如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蛇毒与赋税之毒之比,纳税者与捕蛇者的存亡状况、危险次数、心境、死亡的时间之比,通过这些对比,揭示了赋敛之毒甚于蛇,更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又如王安石的《伤仲永》通过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到后来“泯然众人矣”,把仲永的前后两个不同时段的情况作了纵向对比,在叙事中使深刻的哲理得以表现,从而阐述了必须重视后天学习和
  后天教育的道理。再如周国平《白兔和月亮》将白兔开始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在她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后来月亮属于她了,她赏月时不再闲时有时紧张不安,有时心痛如割,白兔赏月的心态经历两种变化构成强烈的对比,点明了人不应该
  患得患失的深刻道理。
  5.巧用对比手法谋篇布局。
  利用正反对比是写作议论文常用的手法,通过正反对比可
  以彰显作者思维的深度和力度。其做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在论证思路中,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正反对比论述结构”也叫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如论“从谏如流”,可以选取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盛世”,一正一反进行论证。
  二是在议论文结构中,通过首尾照应,正反对比来显示出构思的精巧。我们写议论文往往采用三段式,显得模式固定,很难吸引人,如果在构思时能采用一定的技巧,如运用首尾圆合,正反对比的构思,一定能在平稳的基础上力求出新,显出特色来。如论“毅力”,开头段可由材料从正面引出观点“人要有毅力,毅力很重要”,结尾段回应开头从反面强调“人不能没有毅力”,结尾有力,引人深思,全文前后对比照应,突出中心,运用对比手法显出构思巧妙。
  了解了对比手法的作用也应该明白其重要性,那么在今后的写作中要能活学活用,有意识使用对比手法使平淡的文章凸显深意。
  
  【参考文献】
  [1]沈德潜,《清诗别裁》。
  [2]《浅析〈范进中举〉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10年。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医院建筑工程管理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需要有效的管控重点环节,从而提升工程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本文主要针对医院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环节进行分析,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一项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集体决策的重要制度.它要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