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在高中音乐课中的几种尝试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7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是新课教学的第一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他们所需要的、所喜欢的去设计。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一、故事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是我根据平时学生们的表现而采用的一种方法,长时间来我发现,虽然他们是高中生,但是不免存在着天真和幼稚,他们接受故事或典故比老师上来就长篇大论要容易和喜欢,于是我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比如说,在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时,我讲到:“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故事讲完,我看到了学生们哀伤的表情,接着我不失时机地说:“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歌声来听听孟姜女的倾诉吧。”由此就把学生们引入到了本课主题,最后收到的效果也很好,他们很容易地就总结出这首民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语言导入法
  语言艺术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并富有激情,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亲切自然的语言表述,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想象,为之动情,感受其美。在欣赏古琴曲《流水》这首乐曲时,我先放上音乐,然后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说:“涓涓的山泉、奔腾的江河,跌宕起伏的琴声,演绎出一种百折不回、开拓进取的精神,这就是我们正在欣赏的古琴曲《流水》。”简短精练、富有感情的语言导入,让学生立即沉浸在悠悠古琴之中。
  三、问题导入法
  教学过程的深度开放,不等于放手让学生自学,恰恰相反,和传统教学相比,对教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不管是知识储备上还是课堂驾驭能力上,都给老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很多实际教学表明,只有在老师合理地、恰如其分地引导下,学生才能顺着科学的思路去探索和总结。例如在《非洲歌舞音乐》这节课中,我在引入环节采用了问题导入,设置了几个问题,“在这首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它主要使用的乐器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找到答案了就找出了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也就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还有像直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成语导入法等等,不管什么样的方法,只要遵循导入新课原则,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经过认真构思、巧妙设计而成的导入方法,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的学习。我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在我们所有老师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精彩的音乐课题导入设计会呈现在学生们面前的,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音乐。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学提倡的问题教学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在“困惑——问题——探究——解决”过程中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