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专业基础教学改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427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优化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等角度出发,针对普通高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现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方法和思路,希望对进一步推进专业基础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 专业基础教学 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
  
  现代社会要求人才涉猎较宽的学科和专业范围,即打牢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高素质人才知识结构的“根基”,具有较强的生长力,各种专业性知识都是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
  一、坚持理念观念创新,不断优化基础课程设置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必须着眼新设备、新技术的更新周期,跟踪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适时创新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思路,加速形成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建设体系。
  (一)以培养实践技能为根本,建立灵活性的设置模式。
  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学科专业之间交叉、渗透更加广泛。因此,基础理论课程设置要以技能培养和能力生成为依据,灵活课程设置。一是注重专业基础课本身的课程设置,将实验和课堂教学灵活结合,充分发挥实验在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巩固作用;二是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灵活进行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二)以科学技术更新为牵引,实现前瞻式设置。
  专业基础教学要与技术设备、综合信息化发展相适应,随专业课变化适时作出调整。一是课程设置要体现创新性。由于新设备和信息化技术所包含新知识、新理论增加,基础理论课在设置上要随之更新,并及时补充进教学大纲。二是课程设置要体现超前性。及时研究专业相关学科最新理论成果,适时更新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前瞻性。
  (三)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实现宽口径设置。
  基础知识具有长效性,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只有打牢基础知识,才能跟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力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提高人才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就成为各院校教育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因此,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要宽厚,既要满足专业能力生成的需要,又要满足基本技能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现有专业的需要,又要满足相关专业的需要;既要满足技能培养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学历的要求。
  二、紧贴专业学习需求,不断更新基础课程内容
  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必须围绕培养现代化人才来构建,满足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基础理论课应围绕培养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构架内容体系,聚焦培育一流人才,满足全球化竞争的总体要求。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因材施教。
  专业基础课程必须按能满足培训目标的要求来划定知识量、知识结构的范围和宽度,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设定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知识的容量要合理。要以满足学生技能生成要求和专业课程的需要为度,不能贪多求全;要以满足学生技能更新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自觉完善、自我拓展的需要为限,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自身发展方向奠定基础,不可面面俱到。第二,内容构架要满足专业需求。基础理论的内容构架应参照高校教育体系为依据进行设计,在进行岗位或职责能力对基础知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科目的内容组合,进而形成内容构架。第三,在重点确定上要体现目标性。基础理论知识重点的确定要遵从岗位的需求,从学生技能生成的角度出发,将基础理论的知识重点确定在适度的范围内,使其对技能生成真正起到关节点的作用。
  (二)在教学目的上,达到服务专业的效果。
  理论知识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应用效应,能达到知识功能要求,能反映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程度或实际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发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奠基功能,满足关键能力生成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知识的奠基功能,切实把关键能力的生成基础夯实,突出方法教学,确立教方法重于教结论的思想,多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启发和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第二,发挥基础理论知识的服务功能,满足特色技能生成的要求。基础课程必须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培养特色技能组织教学活动:在知识点的确定、课时的分配上,对其采取倾斜政策;在教学过程中,要筛选出科目中与培养特色技能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服务于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实现以实用为目的的能力转化。
  基础理论知识在能力转化上的实用,指的是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专业实际,贴近新装备实际,并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实际技能操作和未来任职岗位中转变成为顶用的实际能力。基础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是间接性的,其间有从理论到原则思路、工作计划,最终指导实践的转变过程。一是从理论到原则、思路转变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通过专业举例或采取专业案例教学发挥导向性的作用。教学中,要以学生第一任职需要为导向,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操作课、室外课的课时比重,强化实际操作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作用,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消化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大量的实践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在思路到工作计划转变过程中,基础理论将为学生专业技能的生成实践起到准备性作用。要达到这一要求,基础理论课程就必须紧密联系岗位实际,夯实基础知识,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在由专业技能到实践的转变过程中要不断对技能结构是否合理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因此,基础理论课程应突出知识的应用方法、应用原则和应用条件的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能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到解决的办法,并从中发现实践过程所需的理论进行再学习,从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戴跃侬.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8),43-44.
  [2]乔建国.谈高师课程与教学的改革[J].数学教育学报,2000,(2),13-16.
  [3]卢玉峰.关于数学基础课程学的一点思考[J].高等数学研究,2003,6,(3):5-7.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校大规模的大学英语四级后续模块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介绍我校英语模块教学背景和教学计划实施情况,指出模块教学所取得的成绩、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此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 后续模块教学 反思    1.引言  我校历来有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学校赢得不少荣誉。为了保证全国大学英语四级
摘 要: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应避免在试题讲解中进入常见的几种误区,本文结合例子提出几点讲评建议。  关键词: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 误区 讲评策略    毕业班进入了全面复习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不断,这时的试卷讲评尤为重要,如何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就成了每一位高三老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试卷讲评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做好测试后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语文教学必须追求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下面我仅介绍三种语文教学新法,旨在为新语文教学提供抓手。  一、变传统教学“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再练”  传统教学观强调“先教后学”,忽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学效益低效;适合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再练”有效教学观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效指导和适时训练。“先学后教
45%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噁草酮悬浮剂是天津博克百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小麦田封闭除草剂,对一年生杂草有较好防效,对作物安全,是小麦田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较好除草剂.为了
期刊
摘 要: 为适应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推动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文章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几方面要求对病理学实验课进行改革思路的探讨,让学生在实验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认知疾病,从而使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 精品课程建设 病理学实验 教学改革    近年来,各高校紧抓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
体育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就目前而言,加深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体育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尤为重要。  一、新课程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开放、灵活”的课程观。传统的课程体系比较僵化、呆板,教师只能依纲实施,照本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温阳补肾方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VEGF及RANKL/RANK/OPG通路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温阳补肾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为温阳补肾方
所谓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相应的教学理论为依据。中学阶段的教学一般都是指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要素有很多,这与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组合方式(教学模式)直接关联,可以说教学模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我结合新课改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教学模式的选用。  一、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小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主次要有效部位的交互作用及其干预骨痂微血管新生重建从而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为研究桃红四物汤促进骨折愈合的主次要有效部位交互作用,从桃红四物汤中提取了4类有效成分部位A(总生物碱)、B(总苷)、C(总多糖)和D(总挥发油),按照前期实验所的结果:主要部位为A,次要部位为B、C、D,对昆明清洁级小鼠徒手定点折骨造模后进行实验。按照L_8(2~7)正交设计方案,设1~8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