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中冶、招商地产、深物业、中航地产等上市房企忙着“瘦身”,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聚焦主业、回收资金、提升资产效率。
5月6日,国农科技以近乎悲壮的言辞发出公告:“以壮士断腕精神,在2014年12月31日之前出售子公司江苏国农置业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果断从房地产行业退出”。
5月4日,深物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不低于2.38亿元的价格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深圳国贸天安物业有限公司50%的股权。
招商地产在4月14日发出公告表示,公司拟将招商商置所拥有的蛇口科技大厦、招商科技大厦二期、花园城数码大厦、蛇口花园城商业中心、新时代广场五项资产进行公开挂牌并转让。
而4年前,以200亿元天价拿下南京市下关区滨江地王的中国中冶全资子公司中冶置业于今年3月10日宣布将这地块分拆出手。此次近30亿元出售的地块只是很小一部分,未来预计还会有更多拆分地块权益被抛售。
房企集体“瘦身”折射出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不容乐观。
截至5月6日已上报的142家上市房企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1107.27亿元,较2013年同期的1005.19亿元,同比增长10.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40亿元,较2013年同期的124.05亿元,同比下滑5.36%。
此前,上市房企一季度的整体净利润曾两次出现下滑,一次是2009年,另一次则是2012年。在去年楼市异常火热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房企整体净利润5.36%的降幅足以引发市场的担心。市场实际销售情况的表现同样差强人意。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8%;销售额为1.3万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1.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7%;销售额1.1万亿元,同比下降7.7%。
在房价加速上升时期,开发商的圈地行为提高了拿地成本,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融资渠道进一步萎缩及销售速度放缓,均会导致开发商的资金链紧张。在未来市场不甚明朗的前提下,一方面不再盲目拿地是开发商作出的合乎自然的选择;另一方面对所持有的物业资产进行处置,将可以及时补充企业的现金流,维持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从这个角度上看,转手项目、子公司似乎成为开发商自我救赎的“一根稻草”。
房企集体“瘦身”似乎已在不经意间形成,而其背后浮现出的却是开发商被动“减肥”、缓解宏观及市场形势负面影响的“自保”心态。
5月6日,国农科技以近乎悲壮的言辞发出公告:“以壮士断腕精神,在2014年12月31日之前出售子公司江苏国农置业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果断从房地产行业退出”。
5月4日,深物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不低于2.38亿元的价格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深圳国贸天安物业有限公司50%的股权。
招商地产在4月14日发出公告表示,公司拟将招商商置所拥有的蛇口科技大厦、招商科技大厦二期、花园城数码大厦、蛇口花园城商业中心、新时代广场五项资产进行公开挂牌并转让。
而4年前,以200亿元天价拿下南京市下关区滨江地王的中国中冶全资子公司中冶置业于今年3月10日宣布将这地块分拆出手。此次近30亿元出售的地块只是很小一部分,未来预计还会有更多拆分地块权益被抛售。
房企集体“瘦身”折射出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不容乐观。
截至5月6日已上报的142家上市房企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1107.27亿元,较2013年同期的1005.19亿元,同比增长10.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40亿元,较2013年同期的124.05亿元,同比下滑5.36%。
此前,上市房企一季度的整体净利润曾两次出现下滑,一次是2009年,另一次则是2012年。在去年楼市异常火热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房企整体净利润5.36%的降幅足以引发市场的担心。市场实际销售情况的表现同样差强人意。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8%;销售额为1.3万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1.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7%;销售额1.1万亿元,同比下降7.7%。
在房价加速上升时期,开发商的圈地行为提高了拿地成本,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融资渠道进一步萎缩及销售速度放缓,均会导致开发商的资金链紧张。在未来市场不甚明朗的前提下,一方面不再盲目拿地是开发商作出的合乎自然的选择;另一方面对所持有的物业资产进行处置,将可以及时补充企业的现金流,维持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从这个角度上看,转手项目、子公司似乎成为开发商自我救赎的“一根稻草”。
房企集体“瘦身”似乎已在不经意间形成,而其背后浮现出的却是开发商被动“减肥”、缓解宏观及市场形势负面影响的“自保”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