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导演现实互文下的时代性表达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元旦档”,韩延导演的作品《送你一朵小红花》以破10亿元的票房展现了这位新锐导演的商业执行力,作为“生命三部曲”的第二部,该片延续了《滚蛋吧!肿瘤君》对病患群体的关注,也进一步体现了韩延导演的个人风格与审美特征:漫画与卡通元素的融入,类型话语范式的重新建构,等等.韩延导演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呈现影片中强烈的现实观照性,以喜剧、爱情、青春等元素消解病患题材的残酷性,同时塑造了“青春新女性”的人物形象.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传统概念上的电影短片以新的形态和观影渠道兴盛于公众视野.从优酷出品的“大师微电影”系列再到近两年院线上映并引发热议的“拼盘电影”,“微叙事”审美从传统定式中更注重个人风格化的先锋与实验性,指向了大众接受美学视野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感共同体美学.如何在“微”电影叙事中抓住当代人的情感结构和情感逻辑以实现与观众的同振共鸣,从创作的本质来看,是形式与内容的问题,是个性风格与共性表达的有机融合、平衡与统一.
文学作品是电影创作的重要资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改编自文学作品的优秀影片.不同时期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其选材倾向性各有侧重,且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和样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文学改编电影受到时代风潮、电影演进、媒介变革等多重影响,改编方式由单一过渡到多元,改编对象由文学文本扩展为泛文本,文学和电影的关系也出现双向互动的趋势.细致梳理70年间文学和电影的关系,不仅是对中国电影研究的有益补充,也可为今后的文学改编电影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中的“姐姐形象”呈现出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审美内涵:从人物形象来看,“姐姐”身份认知的形成体现了青少年女性在现实语境中面对的话语规训、拥有的部分不在场权力和对抗式成长.从影视语言来看,“姐姐形象”大多未逃脱被叙述和被凝视的话语体系,但以《我的姐姐》为代表的部分影片对之进行了一定突破.从艺术内涵来看,“姐姐形象”在人物与人物的对话、创作者与文学传统和现实语境的对话、受众与文本的对话等互文语境中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艺术探索.
国产影视动漫在近20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一些优秀动画电影在院线获得成功,带动了社会大众对国漫兴起的热情.影视动漫作为数字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处于整个动漫产业链的前端,带动着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格局.从产业发展的维度来看,推动国产影视动漫产业发展需要厘清动漫与产业、产业与产业政策、动漫产业与周边产业的关系,从全局来看今天动漫产业的发展变化,进而可以理性分析当下我国动漫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