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工艺,匠心传承

来源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51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历史,打开《天工开物》这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精益制造的中国就在眼前。赵州桥、苏州园林、丝绸、剪纸、景泰蓝、青花瓷……都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粹。
  传统手工艺蕴含着我国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蕴含着国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手工艺匠人们一直在默默地做着手里的活计,竹编、纸艺、陶艺、刺绣……他们或游走于街頭巷尾,或静坐于桌案前用灵巧的双手,用一颗朴实宁静的心,默默地守护和传承着我国宝贵的非遗文化,讲述着一个个温情而美好的故事。
  窄小简陋的方寸舞台,一幕白布,昏黄的灯光,光与影的交错间,牵丝引线、双手翻腾,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的故事……
  在我国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皮影戏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很受人们欢迎。它通过影窗和影人传承着民族性格和文化魅力。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传至西亚和欧洲。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我国各地皮影制作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河北唐山皮影多用驴皮,因此称为“驴皮影”;甘肃陇东皮影一般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净亮透明。
  皮影的制作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这八道工序,每一道都马虎不得。这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经过这些繁复工艺处理的皮影,存放几百年都没有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皮影人物由十一个主要部件组成,每个部件的颜色深浅、薄厚程度都不一样,制作者必须根据兽皮薄厚截取不同部位。而人物的面部细节、身体轮廓、服饰图案等,都需要用钢针一一描绘在皮面上,描绘好的图案要用不少于三十种刀具细致镂刻出来,一个人物完成下来大约需要镂刻三千余刀。在表演时,将影人的头部、四肢与身体相接,将三根竹签安在身体和两手,即可操动影人。
  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如今的皮影制作工艺正在从曾经的娱乐功能向欣赏功能缓慢过渡。匠人们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更强调了皮影的艺术性与观赏性。
其他文献
记得在一个春天的下午,我独自一人走在离家不远的街道上。  阳光温暖地烘烤着大地,小麻雀在低空中飞行,“喳,喳”地叫着。远处传来一阵吆喝声,转过一个拐角,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热闹的景象:许多人围着一个卖糖葫芦的青年小贩,买他那诱人的糖葫芦,只见那小贩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收钱,一会儿取糖葫芦,一会儿又吆喝着招揽顾客。他拥有这么多顾客想必也是应当。瞧!他柜里的糖葫芦看上去是多么的可口。个个晶莹剔透,口味样式
期刊
在我心灵深处总有一小片净土,那就是《学生天地》的世界。  记得有一次,我与好友闹了别扭,当时我伤心极了,抹眼泪时无意中撞到了教室里的图书柜,一本《学生天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随手就翻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沉浸在它的诉说中,刚才的烦恼烟消云散,心情豁然开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教室里会立即沸腾起来,当我走上前去和这位散发着墨香的朋友握手的时候,周围的喧嚣刹那间不存在了。  现在,我是《学生天地》的忠实
期刊
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华夏五千年文明得以丰富和传承,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字工作者们精心编撰的书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今,当我们手捧一本本装订平整的图书,翻开一张张设计精美的书页,一定会感受到作者、编辑、印刷员等一系列为书籍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们的美好心愿。  今天,为庆祝本刊创刊20周年,我们特别举办了一场跨跃时空的粉丝见面会,通过时空穿越管理局的帮助,请来了古今几位编辑大咖,他们将为我们讲述书籍的前世今
期刊
很多同学来信告诉我们说自己很想了解小编每天的工作是什么。于是我们开展了“我做小编的一天”活动,让同学们体验了一番编辑的基本工作。今天,小编请来了呶呶和刘海一同学,以PK的方式来竞猜。获胜的同学将获得《学生天地》编辑部精美笔记本1个。你们准备好了吗?  Q:在校对稿件时,遇到错字,用什么符号来改正呢?  呶呶:先将错字圈出来,然后延伸出一条实线至空白处,再画圈,将正确的字写在圈内。  刘海一:在错字
期刊
@小鱼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深知,失去年轻人的传承对任何一个传统艺术来说,都是一件糟糕的事情。而对于创新和继承的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就争论不休。  @王绵绵 好的东西必須要传承。学生更应该从小就了解和学习不同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抓其精髓,利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才是对它最好的保护。  @跳跳 我爷爷就是骨雕的传承人,听他说,过去都是非嫡亲徒弟不传,现在则不顾及这些了,只要有人愿意学,他就倾囊相授。 
期刊
大地是季节的博物馆,天空是飞鸟和星辰的博物馆,钟摆是时间的博物馆。  而水墨洇染的一页折扇呢?悠然飘过雨巷的一把油纸伞呢?还有那一台记录了往昔时光的留声机呢?那一座温暖了童年记忆的老戏台呢,老戏台上明灭闪耀的皮影戏呢?  它们又是谁的博物馆?  ——是我们心灵的博物馆。神秘的时光老人说。  于是,让我们荡舟祖国传统文化的浩瀚海洋吧,在这里,让我们遍历古今,让我们历数经典,让我们在自己遼阔的心海,建
期刊
有一次看评剧,台上演的是《芦花荡》,周瑜与张飞杀得难解难分。听后排一个小男孩问他爸爸:“这两个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呀?”爸爸回答:“两个都是好人。”小孩又问:“两个好人为什么要打架呢?”爸爸说:“好人跟好人有时也会打架的,你不是有时也会跟哥哥打架吗?”孩子不做声了。  过了一会儿,孩子又说:“爸爸,我不要跟哥哥打架了,我是好人,哥哥也是好人呀!”我听得乐不可支。过了一阵儿,周瑜又与黄忠打了起来。
期刊
从上小学起,我就有一个剪剪贴贴的爱好,不是做手工,也不是創意画,而是每当在报纸或者杂志上看到好文章时,便用剪刀仔仔细细剪下来,再粘贴在精美的笔记本上,笔记本的背面写着自己的阅读体会,还用彩色的笔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日积月累,到了高中时,我已经累积了20多本“剪贴”笔记。同学们都在买作文书当写作素材的时候,我却徜徉在自己的剪贴文学小天地里,而自己的作文水平也在大量阅读和记录心得体会中慢慢提升。
期刊
有一种美丽叫远山的呼唤,白云为琴,流泉如弦,悠然自得;有一种境界叫静默地欣赏,微妙瞬间,眉宇之间,心领神会,这就是缘分。若在前面加上“不解”二字,那便是缘份中的缘份了——这就是我與《学生天地》的不解之缘。在我独处的时候,它让我感到生活的乐趣;在我骄傲的时候,它教会了我如何虚心做人;在我无聊之时,它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当我闲暇之余,细细品读它,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阅读和写作水平。
期刊
“火”到央视的小红人  “大家好,我是来自甘肃省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学的程琳,万里鹏程的程,琳琅满目的琳。我的兴趣爱好广泛,绘画、书法、做数学题,尤其喜欢剪纸,我是学校剪纸社的‘顶梁柱’之一,希望大家关注我。”程琳前不久在CCTV少儿频道《智力快车》“校际大比拼”节目中“火”了一把,这是她首次登场的台词。  要说真正“火”的还不是这段台词,而是她精美细致的临剪作品《十二生肖》《十二金钗》和栩栩如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