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向左,母爱向右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fy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我的儿子接受采访。
  “你觉得你母亲跟你父亲,在对你的管教上有什么不同?”记者问。
  “我老爸和我老妈都是炸弹。”刘轩劈头就来了这么一句,“但是我老爸炸弹的引线很短,一下子就爆炸;我老妈的引线很长,摸不清什么时候会爆炸。”
  后来,我偷偷问他:“你觉得那个‘短引线’的炸弹容易对付,还是‘长引线’的好对付?”
  他想都沒想,就说:“当然是短的!因为可以猜到什么时候会炸。有时候说错话,心里数一、二、三,你就炸了!”
  我一怔,发现“严父”可能还不如“慈母”的威力大。严父“严”的常常是“法”,也就是他定下来的规矩和目标,你如果无法达到,他就要发威。
  慈母“慈”的常常是“情”,当你有负于她的情、当你伤了她的心,她就要发作。
  “法”比较有形,容易摸得到。“情”则是无形的,让你常在她发作了半天之后,还陷于云里雾中,不知怎么回事。比较起来,当然“严父”比“慈母”容易“控制”。
  举个例子,有一回我叮嘱儿子放学之后帮我送一样东西到某处,他一时忙,忘了。
  我大发雷霆,认为他没把我的事放在心上。
  又有一回,我太太对儿子大冒火。原因是儿子拿筷子时,只拿了自己的,没拿我太太的那一双。她认为儿子没把她放在心上。
  乍看,我们生气的原因差不多。细想,差异可就大了!
  “没把事放在心上”和“没把她放在心上”,一个是“事”、一个是“人”。事没办好,是未履行约定。没把人放在心上,可就伤了“人心”。
  妙的是,当我发脾气时,我太太觉得小题大做,说:“当然儿子自己的事重要,你难道要叫他赶死?今天没送,明天可以送!”
  而当我太太冒火时,我也觉得莫名其妙,说:“少拿一双筷子是小事,何必发那么大的火?”
  这是因为做母亲的总从“情”的角度看事,做父亲的又总由“事”的角度看情。
  父爱与母爱天生就有差异。道理很简单!孩子是由母亲的肚子里出来,不是从父亲的肚子里出来。
  从怀孕,做母亲的要害喜、要“带球走步”地腆着肚子行动,甚至因为胎儿压到肾脏而双脚浮肿;弄不好,那捣蛋鬼还会在里面练功夫,左一拳右一腿。
  最后则是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身体几乎被撕裂的阵痛与生产。
  做母亲的从一开始,就是亲身经验。在她的感觉上,孩子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也正是俗话所说“孩子是妈身上一块肉”的道理。
  相反,父亲没有妊娠,不曾胎动,更不曾阵痛,他顶多只是“冷眼旁观”地见到事情发生。
  他再有心,也不是“亲身在经验”。所以,我们顶多能说:父爱是认知的!
  就在这“亲身经验”与“认知”之间,造成母爱与父爱的差异。
  就母亲而言,她会说:“你是我身上的一块肉,我拿半条命换来的,你是我的命根子。你好、你坏,都是我的,我都爱你,我甚至可以为你舍命。但是你别负了我,你要是负了我,我就跟你拼命!”
  就父亲而言,他会说:“我养你不容易,辛苦赚钱给你吃穿、读书。你要好好努力,别辜负我的期望。我看你长得挺像我,希望我的优点你都有,我的缺点你都没有。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踢出去!”
  这就是母爱与父爱最大的差异。
  他们一个重“情”、一个重“法”。只是当重“情”的太“泥于情”,重“法”的又太“泥于法”的时候,就产生了问题。
  “泥于情”的易“惑”;“泥于法”的易“苛”。
  “惑”的表现会让子女不能捉摸,搞不清妈妈的情绪。太溺爱子女的母亲,把孩子看成私有财产,造成孩子不能独立,或是把自己的情绪压力放在子女身上,让孩子喘不过气来。
  “苛”的表现则太无情。一个命令一个动作,亲子间甜蜜的感觉全失去了。甚至有些“严父”在子女的眼中,简直有点可怕。他成了“执法者”,不再是“施恩者”。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父母双全,都应该同时学习这两种爱的特质。
  我们要有母爱的牺牲和父爱的责任,也要有母爱的“情”与父爱的“法”。我们更要知道,在人生中有许多情,如同对待母亲的爱,需要小心维护。也有许多情,如同对待父亲的爱,需要小心培养和赢得。
  我们要把这两种特质平衡地放在心中,才能造就“完整的人格”。
  此外,做母亲的人应该尽量让自己的丈夫参与带孩子的工作,因为“他”愈去做愈会关怀,就愈能培养出对孩子的爱。千万别有旧时代观念,认为换尿布、给孩子洗澡是男人碰不得的事,而拒绝他的帮助。
  要知道:愈不管,愈无关;愈疏离,愈冷漠。而父亲对孩子的爱,却是维系整个家庭甚至婚姻的重要条件。
  (裴金超摘自《小读者·阅世界》)(责编 子衿)
其他文献
圆子:  我和老公是经同事介绍走到一起的,他是东北人,我是四川人,两人在异乡打拼,认识后,各自都能理解彼此的不容易,恋爱半年后就结婚了。记得谈恋爱时我们没有那么多分歧,可婚后一年时间,发现两个人有很大的不同,除了饮食,还有很多生活习惯不一样,比如,一个爱晚睡,一个爱早睡早起;一个爱讲究,一个邋里邋遢……生活中的不同越多,两个人想要改变对方的意愿就越强烈,于是,从辩论说理到激烈争执,这场“改造对方的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前方医护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奋勇杀“敌”。后方被宅在家的人,战争也并不少。  平时都渴望一家人能好好相处,但是真的让大家朝夕相处近一个月的时候,问题就产生了。尤其是那些平时是异地的家庭,彼此已经熟悉了独自生活的节奏。伴侣的回归本是一家人的期待,没想到却成了无数矛盾的起点。疫情下暴露的异地婚恋之痛  我家对门的张姐,年前满心欢喜地告诉我,她老公还有几天就回来,这次回来能待
《三种爱》  张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8.00  旅居加拿大多伦多的作家张翎,计划探访多位已故世界著名女作家的故乡或墓地,她将这份旅行计划形容为“带着点行为艺术式的行走”。同为女性写作者,张翎这份独特的探访愿望清单,本身就带有一种令人激动的成分,这种成分可以解释为向文学与爱情的古典主义的一次致敬,也可以理解为拨开纷乱的女性话语迷雾,去寻找女性精神的一个萌发点或制高点。  现在张翎在她的探
央视《中国大能手·匠心筑梦》播出后,出生于1993年、两年前在巴西夺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金牌的聂凤,再次被人关注。2015年,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学生聂凤,不仅代表国家实现了该项大赛金牌零突破,还成为亚洲参赛国家65年来第一个世界冠军。  聂凤心里清楚,许多人仍对包括美发行业在内的职业技能不了解、不认可、有偏见,正如电视节目中颁奖环节时,导演组特意挑选的颁奖人、中国奥运金牌零突破者许海峰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  “晒得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包青天。”  “是干是湿,让猪先吃。猪可以吃的是厨余垃圾;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连猪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则可以卖了钱买猪;猪肯定想说:我为人类付出了太多。”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广权因为一系列段子,被网友称为“炫腹大爷”,严肃的新闻主播与接地气的段子结合,带来令人惊艳的化学反应,让他收获了不少赞赏。
多少人曾羨慕这样的生活:清晨爬到高山之巅,看日出的壮美;快到中午时分,下山去集市买蔬菜水果,准备烹煮打扫,享用完美食准备小憩时,读一本书;晚上在杏花树下喝酒聊天,直到月色和露水清凉,沉沉睡去,醒来时岁月静好。  当老了倦了,寻一处人不多的小镇颐享年华;当生活中的繁杂事务令人喘不过气时,寻一个小镇,觅一方幽静之处,深吸几口新鲜的空气,慢慢感受那种彻底放松的舒畅,过几天一茶、一饭、一粥、一菜,与一人相
英国肯辛顿宫通过社交网站,发布了6个月大的小公主夏洛特的两张新照片,照片由小公主的母亲凯特在诺福克郡寓所拍摄。肯辛顿宫表示,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为感谢英国媒体让子女在不受骚扰的境况下成长,决定发布夏洛特的新照片,并希望所有的人和他们一样喜欢照片。(责编 悬塔塔)
俗话说:“丈夫丈夫,一丈之夫。”形容作为丈夫,立身要能顶梁,同时,与家不离一丈之远。当然这是泛指要懂得顾家惜妻,并非实指行动距离。但很多当丈夫的,由于工作实在繁忙,很难做到一丈之夫。  某朋友和我聊天,说起他的经历。说经常要加班出差,家务杂事、敬老育孩,乃至装修这样的难题,都当甩手掌柜,让妻子一手包办。一外出,连打电话和家里联络都顾不了……  退休了,自觉补偿过去的不够,和妻子一同承担家务,争取成
在2017年6月17日晚开幕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93岁的电影艺术家王丹凤获得了“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王丹凤原籍浙江宁波,自16岁从影以来,在4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60余个经典银幕形象,尤以她演唱的《护士日记》主题曲中的“小燕子,穿花衣”红遍大江南北,最深入人心!  一代女神, 为戏而生  王丹凤1924年出生在上海,原名王玉凤。16岁那年,王丹凤跟着邻居去电影公司参观,正赶上电影《龙
2003年下岗后,陈淑萍开始尝试毛衣的手工编织工作。几年的不断学习、摸索和实践,让她掌握了精湛熟练的手工艺编织技术。2010年,陈淑萍成立了“四季风尚手工毛编坊”,由于只局限于零售毛线,加上毛编坊位置偏僻、客流量少,她的生意渐渐陷入了困境。    陈淑萍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毛编坊未来的发展之路,除了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她还想方设法降低手工编织品的成本,同时提高毛编坊的服务质量,这些办法不仅让陈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