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大多数国企依据相关政策、法规,结合自身管理需要,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制度,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就我国国企内控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存在问题 政策建议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1.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有些国企因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内控的重要性,一味重视生产管理和业务工作,导致财务会计经常处于被动滞后的状态,而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则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更加关注风险;虽然有些国企有相对完善的内控制度,但因对其宣传力度不够,对内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导致在贯彻方面乏力,最终出现内控流于形式的现象,缺乏其应有的刚性约束。
  2.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
  由于大多国企市场化程度不高,因长期受国家的保护,有显著的“软预算约束”特征,风险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没有专门机构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有效管理;或虽然有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因决策者缺乏风险意识,导致风险管理机制形同虚设,造成在可行性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下决策,内控未能起到应有的约束力。
  3.治理结构形同虚设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内控的基础,其健全与否决定着内控的完善程度。随着改革推进,国企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建立了法人治理框架,但因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且董事会与经理人员较多重叠,远未达到权力制衡的效果。名义上,董事会和监事会都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两者地位平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监事会往往被董事会和经理层控制,其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独立性无法保证,职能也无法得到正常发挥,难以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有效监督。
  4.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管理者作为建立健全内控主要责任人,其风险意识是决定企业内控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但许多国企的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远未达到内控的要求。有些管理者对内控根本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对内控的认识还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认为内控只是一种内部的监督或稽核;而有的管理者虽有一些认识,但仅停留在内控是一堆文件、手册、制度,或简单认为内控就是成本控制、内部资产控制等。
  5.内部控制活动不规范,缺乏执行力
  随着市场化不断推进,许多改制后的国企在加强企业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并制定了内控制度,但总体不够规范,存在各职能部门和个人的权责划分不清、业务流程模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究到具体责任人。部分国企虽然内控制度比较完善,但在实际执行时并未按相关制度履行手续,遇到具体问题时因强调灵活性,使得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谈;有的国企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没有可操作性,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和执行存在多样性,无从执行。
  6.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乏力
  虽然在监督方面建立了完备的内部和外部监督体系,但内部监督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内审机构不健全,监督职能不能得到真正发挥;审计理念落后,缺乏独立性;内审人员缺乏胜任能力,素质有待提高,最终影响其监督职能发挥。
  我国外部监督体系包括政府和社会监督,但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目前,因各种外部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上会计师事务所不规范的职业环境和不正当竞争,以及对CPA的监督不力,导致在遇到有些管理层对资金运动各环节监控不力,擅自挪用转移资金、贪污等问题时,无法得到有效监督。
  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1.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能够合理保证促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维护资产安全、提高信息报告质量、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以及实现发展战略。因此,作为国企应该加大内控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中每个人对内控的理解和认识,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2.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内控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风险,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风险管理也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二者均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国企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应将风险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并强化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以便能够很好的识别、应对经营过程中所遭遇的风险,将其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3.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员工素质
  员工的素质对内控是否能够顺利实施起着关键作用,企业应该至少每年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和继续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内控的培训,以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通过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借助良好的内控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管控水平。
  4.规范内部控制活动,严格内外部监督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是内控实施的具体方式。规范内控制度,梳理各部门及员工的权责范围以及业务流程,识别主要风险点,严格相关制度的履行手续。同时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充分评价风险状况,建立相应的风控预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企业、政府和社会监督共同参与的机制,尤其要建立政府和社会强制监督机制,使企业的内控信息能够充分与政府和社会监督机构共享,通过外部监督倒逼国企完善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徐小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杜翠文.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3]陈珩昱.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4]朱小芳,周大伟,杨丹.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2 年第2 期(下)
其他文献
"中国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已走过六十年历史,期间经历了若干次的研究范式反思与重构。但关于中国常被集体性解读为单一性的"乡土中国"这一现象仍未提升到这些反思或重构的学术中心,
“吃香”意与“吃价”同,是“受欢迎”“受重视”“被看好”的意思。  “吃香”一词的来源相当有趣。据《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北宋中期后,宫廷编制庞大,在京城中候补待放的官员有一个叫“三班院”的机构负责安排和分配。候补官员为争取早日放官,就以“香钱”的名义向三班院官员贿赂,于是,三班院官吏“香钱”收入远超年俸。“吃香”由此被借喻令人羡慕的职业,亦用来表示受人欢迎的商品等。  “吃香”一词不仅经常用于人们
<正>近年来,邯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目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继钢铁、装备制
摘 要:寿光市产业结构应基于自身优势的提高性调整出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有选择地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借助体制改革与创新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永葆区域经济发展之活力。  关键词:产业结构 创新 寿光  一、研究背景  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骼,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标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的关键。我国学者李京文院士曾明确
1986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的休闲生活也随之改变。基于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数据,建立了考虑受教育程度对周平均休闲时间和工作日休闲时间影响的回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中央空调也广泛被人们所使用,在各个建筑中随处可见,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医院的中央空调,对医疗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
对宜春地区发展双低油菜的建议吕爱清(宜春农专农学系336000)宜春地区是我省油菜主产区,1993年种植已达52万亩,1994年将有所增加。但在示范推广双低油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存在问题我区引种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