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伏羲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伏羲的名号
  
  伏羲,是瓠犀的书写表达。在文字发明之前,早就有了瓠犀的称谓。瓠犀,即瓠瓜的子。瓠瓜属葫芦科,是葫芦的一个变种,嫩果可食,是先民采摘的主食。在浙江的河姆渡至少已有了7 000年的栽种历史。
  瓠子是葫芦的俗称。河南古水有瓠子河,甘肃古代也有一条瓠子河,即现在发源于宁夏南部,流经甘肃静宁、庄浪、秦安等县,在天水麦积区注入渭水的葫芦河。天水和比邻地区民间至今称葫芦为瓠子。《诗·大雅·绵》的起首句“绵绵瓜瓞,民之初生”中的瓞,释为小瓜。天水民间昵称小男孩为瓜瓞(die,方言发音为dai)。武文等几位先生在《华夏民族和葫芦文化》中谈到:“至今甘肃天水一带还流传着伏羲是葫芦娃的传说:伏羲为民女与龙王所生,后来人间发大洪水,民女将初生的伏羲装入葫芦放回人间,保留了人种。”(转引自游琪、刘锡诚主编《葫芦与象征》)
  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断定伏羲就是葫芦。更准确地说,伏羲应当是葫芦子,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才是葫芦。
  
  华胥即葫芦
  何光岳在《炎黄源流史》中考证,华胥义为葫芦,以瓠为图腾。在远古“食以致孕”观念驱使下,作为主食的瓠瓜,进入先民图腾,情理之中。但何先生说华胥氏起源于甘青高原,却是以流为源。
  约1万年前,冰川消融,全球性的大洪水,使居住在沿海平原的先民迁徙内陆。神州依然如此。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住民为避洪水,大举西逃。北方的先民移居甘青高原,这是当年沧桑巨变的真实。青海三江源出土的石器,其组合和制作技术,具有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两大系统中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的特点,其原因与这次大洪水导致的西迁有关。
  《淮南子·览冥篇》对这场灾难作了这样的描述:“往古之时,四极废,五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中流失船,一壶尚且千金,何况泽国汪洋。被称作腰舟的葫芦,就成了先民逃生的依赖。中国式图腾中有保护神的涵义,食而致孕又救命护生,葫芦成为先民的图腾物,应该是容易理解的。
  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人头葫芦彩陶瓶,张朋川先生认为是仰韶时期当地先民的女性祖先神,笔者揣测她或许是伏羲氏族用来祭祖的母亲神华胥氏。瓶身三排图案绘着葫芦的枝叶果实,梨形中的梭状物是子宫中胎儿的描绘。我觉得这个梭状物就是彩陶制作者心目中的瓠犀——伏羲。
  
  女娲双解
  
  远古神话中的女娲明显分两类。一为独来独往,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一为伏羲妹,兄妹相婚者。前者最显赫的功绩是炼石补天和抟土造人。后者相形见绌,结草为扇,以障其面,即来就兄,相婚也是非常被动的。
  前后两个女娲实际上是远古两个时代女性的夸饰写照。前一个女娲即母系氏族时期的华胥氏。补天神话折射了那场洪水災难和先民抵御自然的企盼。当时乱交杂合,民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不知生育与性合有关,造人就成了女神抟土的结果。后一个女娲即父权制兴起,女性已沦为男子附属的形象,成了伏羲的影子,除了婚嫁生育,就是相夫教子,远没有大的作为。
  后世对母亲神的崇拜是冲华胥氏的,象征祖灵的葫芦是华胥氏的化身。后一个女娲与葫芦图腾无缘,她属于父权制出现后新起的图腾——蛇图腾。
  
  旋鼓·玄鼋·蛇图腾
  
  伏羲氏族最先发明了网罟,促成了畜牧和农耕的兴起。群狼吃羊,鼠雀害粮,而蛇则是这些虫害的天敌。有资料显示,蛇动之声,尤其是响尾蛇摇动角质尾环的“咯拉拉”声,狼最畏惧,闻之掉头逃窜。我猜想先民仿其声以诧狼,制作了类似演奏爵士乐所用砂槌那样的响器,如干壳葫芦或陶响球之类。后者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出土。我小时在天水就见到木制的响器,以声命名“欻 拉”。发明冶金术后,羊皮鼓柄装上了铁环铁圈,其声清脆而有力,更是诧狼的利器。渭水上游尤其武山、甘谷每临端午,旋鼓劲擂,柄环紧摇,焚柴于高山,把那些染病天花的狼崽惊吓得肝胆俱裂,多难活命。我想,正是这种诧狼和以鸟鼠为食的天性,使蛇成了人类的保护神,并升格为先民的图腾圣物。因此,伏羲氏后代祭祀先祖,子孙们便在脑后束一彩辫,以象征“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委蛇禹步,“踩八卦”而舞之蹈之。执蛇鞭,握旋鼓,边擂边摇,以嘭嘭嚓嚓之声,引起先人的认同,祈求祖宗的护佑。
  图腾是个外来词。蛇图腾这种遗俗,天水民间表现为家神崇拜。40年前,祖母家房梁现蛇,老人焚香跪拜,称家神、先人。家神之称,不同于对葫芦的氏族祖灵之称。蛇乃家庭之神,而家庭却是伏羲时代实行婚制后的产物。
  由此推想到黄帝氏族的图腾,丁守和先生认为黄帝“以元鼋为图腾”。这元鼋我考证为黑色的龟壳花蛇,即玄鼋。以往的资料讲,这种“啮人最毒”的龟壳花蛇,属响尾蛇科,东南亚和我国南方多见,北方仅见于甘肃。新近的资料显示,陕西和河南也有发现。物稀为贵,又啮人最毒,加上前面所讲的益处,发祥于渭水上游的伏羲氏族选择图腾,当然非龟壳花蛇莫属了。所以,伏羲氏图腾表述中的蛇,应当特指被后世称为玄鼋的龟壳花蛇。这个图腾如瓠犀被雅化为伏羲,玄鼋也被雅化为轩辕,离本义相去甚远了。有的学者以龟为黄帝图腾,或以蛇为黄帝图腾,把龟壳花蛇误分为二。道教信奉的水神玄武,造型为龟蛇合体,又是把龟壳花蛇误二合一。
  
  雷是蛇龙图腾嬗变的中介
  国人历来自称龙的传人。龙图腾的源流众说纷纭。我同意闻一多先生的以蛇为主干的众多图腾合并说。不过要做一点补充。
  还得从避洪西迁的华胥先民说起。他们栖居的甘青高原多发雷暴,特别青海南部雷暴长达两月,个别地方竟超过200天。西部神话里凶残暴戾的雷神形象,是先民对雷暴灾害的恐怖记忆。
  当广袤荒原上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时候,隆隆的巨响成为雷暴的象声,灼目的闪光犹如巨蛇腾空成为雷暴的象形;象声为隆,象形为蛇,在先民原始思维的脑海里联结起来,这发隆声的巨蛇就是中国文字出现后的龙。这层含义闻先生或许也猜到了:“大概龙图腾未合并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
  雷、蛇、龙的这种联系,在远古神话里到处可以找到踪迹:“大跡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密 栖。”(《太平御览》)雷神是蛇身人首伏羲的父亲。“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山海经》)
  苗族古歌中伏羲的父亲与雷神是亲兄弟,雷神与伏羲是叔侄的血缘关系。
  瑶族传说中雷神获救后拔颗牙齿给了伏羲,种下结了大葫芦,救了伏羲兄妹俩的命。雷神的牙齿能结出葫芦,隐喻着雷与瓠之间久远的血亲。
  
  华胥后裔的东归
  
  1万年前的那场大洪水,是我们研究伏羲的前题性、基础性的问题。否则,许多困惑难以理清。
  华胥氏为什么来自甘青高原,后来这个氏族为什么朝着东方迁徙?
  伏羲氏为什么生于成纪,建立王业于淮阳?
  炎黄何以发祥于西部,而逐鹿于中原?炎黄蚩尤三祖大战的性质如何评价?
  这几个问题要得到比较合理的理解,恐怕非涉及那场大洪水不可。
  因为大洪水淹没了我国东部的平原,那里的原住民大规模西逃。洪水退后,东部恢复了正常。先民离开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的甘青高原,踏上了东归之路。还应当看到,这时已进入了农耕和畜牧的经济发展时期,土地需求急剧扩大,这也是先民向农业条件比较好的中原地区拓展的另一个原因。
  在东归的岁月里,伏羲氏的足迹由陇坂撒向豫中,生于成纪的伏羲氏所肇启的农业文明,终于在中原崛起。
  既然东归是回归故里,那么所发生的土地纷争就不具备有侵占的性质。炎黄蚩尤这三大华胥、伏羲后裔部族之间的战争,就不具备正义非义的区分。在这里,胜者王侯败者贼的传统理念,更不能轻率套用。
其他文献
目的:讨经阴道彩超检查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CS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11年5月间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的12例患者的经阴道彩超检查情
萨零组油层是强水敏储层,在注水开发时需加入一定浓度的防膨剂来抑制黏土矿物的膨胀,从而降低对地层的伤害。因此应用X射线法和岩心流动法等办法系统评价了表征黏土稳定剂性
粉细砂岩油藏由于地层砂粒度中值细,层内非均质性严重,泥质含量高,防砂难度大。针对此类油藏,研制了新型超分子固砂剂DxGY-1,实验表明具有在地层内自组装、固砂性能强和渗透率保持
利用外热式固定床反应器,在400~700℃范围内对脱水污泥和麦秸的混合物进行共热解,研究了热解条件对炭粉吸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秸秆掺混比下,400℃制得的含炭吸
我国于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预防接种工作是卫生事业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也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为了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国
针对CASS工艺运行过程中产生浮泥这一现象,经过详细分析,得出了浮泥是由于曝气阶段后期曝气强度过大引起的,并给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彻底解决浮泥问题。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蛋鸡产蛋量的高低一直是养鸡户所关心的问题,提高蛋鸡产蛋率是养鸡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增加养殖户的养鸡收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