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和角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nc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许多美妙的图形,是由线和角构成的.在《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这一章中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角等简单的平面图形,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这些都是进一步研究其他图形性质的基础.
  一、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在于有无延伸性和有无端点,线段向一方无限延长形成射线,向两方无限延长形成直线.在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时,一般应在字母前面注明“线段”、“射线”、“直线”.
  2、线段的大小比较
  (1)叠合法:先把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使另一个端点在同一侧,从而确定两条线段的长短,这是从“形”的方面进行比较.
  (2)度量法:先分别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再根据度量的结果确定两条线段的大小,这是从“数”的方面进行比较.
  3、线段的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如图,因为C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C=BC= AB或AB=2AC=2BC.
  二、角
  1、角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角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给出定义.
  (1)角的静态定义: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2)角的动态定义: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起始位置为始边,终止位置为终边.
  在对角进行表示的时候,应注意: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顶点字母一定要写在中间的位置;
  (2)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这个顶点处只能有一个角;
  (3)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角内靠近顶点处画上弧线,并注上数字或希腊字母.
  2、角的大小比较
  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类似,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叠合法和度量法.
  (1)叠合法:将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叠合在一起,另一边放在重合边的同侧,观察这两条边的位置关系;
  (2)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要比较的角的度数直接比较大小.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相互之间的换算是六十进制,类似于时、分、秒的换算.
  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角度,与边的长短并没有关系,例如,用一个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这个角在放大镜下仍然是30°.
  3、角的平分线
  从角的顶点引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就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类似,如图,因为OC平分∠AOB,所以∠AOC=∠BOC= ∠AOB,∠AOB=2∠AOC=2∠BOC.
  三、两个角之间的特殊关系
  1、 余角、补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需要注意的是:互余、互补指的是两个角在数量上的特殊关系,与它们所处的位置无关.只有锐角才有余角,互余的两个角都是锐角,互补的两个角都小于180°.
  (2)性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2、对顶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的概念揭示的是两个角位置上的特殊关系,在相交的两条直线中,相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根据对顶角特殊的位置关系,利用“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推出“对顶角相等”的数量关系.
  四、两条直线之间特殊的位置关系
  1、平行
  (1)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不相交).注意:①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②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如果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平行,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有且只有”说明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同时过直线上一点不能作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垂直
  (1)垂线的概念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相交与平行两种位置关系,“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
  (2)垂线的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它同样说明了垂线的存在性与唯一性.与平行线的性质不同的是,这一点的位置可以在直线上也可以在直线外.
  ②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学习中,应注意区分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线段,它们都是图形;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用垂线段的长度来定义的,它是一个数量.
其他文献
摘 要:从体育教育本原价值的弱化,体育需求的边缘化,体育教育主体认识的错位以及现有体育政策的不足与执行不力等方面总结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工作失范的原因。结合《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出台,分析这一标准对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积极影响,认为高校应处理好共性目标与个性特征、学校强制与制度规范、宏观与微观等关系,配合标准顺利实施,切实推动高校体育工作有序展开。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管理
【摘要】气象新闻是都市报看重的服务性新闻品类之一,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相当的生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气象新闻报道经常容易陷入“不准”的尴尬,对于报纸的公信力是一种损伤。本文力图从都市报气象新闻报道的特点着手,分析导致这类新闻“不准”的成因——从客观上说,受天气预报技术条件和报纸出版周期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受记者自身分析判断水平以及“抢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原因的探讨,本文尝试从新闻写作和编辑的
【摘要】本文以安徽日报为例,剖析党报在新闻工作面临的形势、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以客观环境为依据,以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为方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守舆论引导阵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党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引导  我国新闻媒体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诸多重要论述,深化了对当代中国新闻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现在新闻工作面临的形势、条
“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初见这一口号令我想起了信息化之父尼葛洛庞帝提出的OLPC(One Laptop Per Child,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非常简单易懂的口号但实现起来却是那么的不容易。表面上让每个孩子都能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只是一个金钱问题,但实际上光有个“本本”是没用的,这可以从日本政府的“未来学校”项目中看出来端倪。  日本政府连续三年投资数亿日元推进“未来学校”项目,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活动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更多的集中于民主政治、社会文化和民生领域。让弱势群体真正拥有自己的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法,民生帮扶类栏目的出现解决了民众的“发声和维权”问题。本文从民生栏目出镜记者表达和沟通的角度出发,结合实例,对调解帮扶类民生节目出镜记者的表达和沟通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民生节
【摘要】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开创》是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关于纪念央视建台50周年的纪录片,本文从叙事学角度来分析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开创》的叙事策略,着重探讨该片的叙事节奏、叙事角度和叙述技巧,以期展现该片叙事框架背后的价值导向与意义表达。  【关键词】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叙事策略《开创》  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区别于事件类视听新闻作品和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是指以某人、某事、某日作为选题依据的以特殊意
【摘 要】本文以梅洛维茨的情境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康辉VLOG”中的“后台”可视化策略进行梳理,以及对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下的相关评论进行内容分析,探究新媒介情境中传受关系的演变,并总结时政新闻短视频传播中的“后台”可视化策略及可行性。  【关键词】媒介情景论;时政新闻短视频;后台可视化;康辉VLOG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山西传媒学院校级青年基金项目“智媒时代信息异化及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开辟了广播电视对公共领域介入的第三种形态——娱乐化形态。按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非诚勿扰》在讨论平台、参与主体,以及理性批判的精神等层面已经具备了媒介公共领域的一些重要特征,尽管其在娱乐化浪潮中面临“异化”的压力,但仍提供了公共领域存在的一种新可能。  【关键词】媒介公共领域电视节目非诚勿扰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对公共领域的介入通常存在三种形态:一是舆论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的重大發展战略。但创业创新如果缺少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孵化平台,就会陷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散乱困境,并引发“创新创业死亡潮”。所以,园区转型升级要勇担重任,成为引领全民创业创新的孵化平台。  “在创业圈,有个‘三年期死亡规律’。”  2015年10月9日,记者见到重庆市北部新区科创局局长杨春林,这是他的开场白。  所谓“三年期死亡规律”,即初创企业在
说起鼎鼎有名的大侦探,大家可能立刻会想到外国的福尔摩斯、波罗、柯南等。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很多破案高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代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他的破案故事不仅被拍成了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还被搬上了美国的王牌电视剧《犯罪现场调查》(CSI)呢!  宋慈(1186—1249),字惠父,福建建阳童游人,曾任提点广东刑狱,官至广东经略安抚使。他四度出任法官,对狱案采取慎之又慎、“审之又审”的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