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五严”背景下,教师要有效地布置语文作业。笔者从语文作业的功能、积累与巩固知识的功能、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功能、语文作业具有育人的功能和语文作业的教学反馈功能等方面,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对语文作业布置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语文作业 功能 布置
语文作业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常规,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在“五严”背景下,对它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它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布置语文作业,这一点首先应从语文作业的功能谈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體、美的和谐发展。”这一段文字是对语文教学理念的论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指出了方向。
语文作业的功能众说纷纭。从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来看,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语文作业应有如下功能:
一、积累与巩固知识的功能
语言的学习必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进步。只有不断地积累、巩固,语文学习的基础才会扎实,语文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所以,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积累与巩固知识的功能。
为此,语文作业的布置,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作业应有一定分量的字、词、句等基础的积累练习。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巩固学习的字词,摘抄一些美好的词语和句子以便于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
二、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功能
语文作业的内容不能局限在简单的抄写、巩固和积累上,它有“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和“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任务。因此,它具有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功能。
学生完成作业和课堂教学一样,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教师要使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作业活动,开发学生的智能;通过作业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潜在的能力;通过作业活动,使学生从中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作业内容如果大多是机械抄写的,它就缺少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地抑制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我曾布置过这样一个作业:“以某一个节日为主题,以一个小组(6人)为单位,分工合作,搜集与这个节日相关的材料,并形成一份小型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设计题目的目的是锻炼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业完成后,让学生组成评委对各小组进行评比,但在学生评比时,我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认真作业,而是以一种应付的态度对待。接着,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以这次活动为话题。从后续的作业情况来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学生认真反思这次活动:有谈主观原因的,也有谈客观原因的,有的学生写自己是如何完成作业的,有的学生能总结这次作业的得失,也有的写自己在这方面能力的欠缺,还有学生对自己在小组合作方面进行了评价……课堂上,我选择了部分较为典型的学生反思作业,进行全班交流。在以后的类似作业中,学生便能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
这类作业不仅更能巩固深化新知,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语文作业的布置没有因人而异,而是千篇一律,这样长期下去,会使好学生吃不饱,而较差一点的学生吃不了。更甚者,会有学生为了应付作业,早早地来到学校,抄袭别人的作业。长期下去,很多的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其牺牲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倒不如变被动为主动。比如学生自主地选择作业的形式、内容、完成方式,体现作业中的层次性、自主性和选择性。
三、语文作业具有育人的功能
“新课标”前言部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要把人的教育放在显著的位置,语文作业的布置也应对这一功能有足够的重视。
语文作业的布置要体现育人的功能,要选择一些人文性比较强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对其人文性进行思考和感悟,在对作品和作业的双重解析中真正获得提高。近年来的南京市语文中考阅读文本《父亲的斧头》、《给女儿的一封信》、《宛如英雄》、《城市农夫》、《田野上的白发》和《蔷薇几度花》都是很好的文章,其中蕴含的人文性都很强。不光南京市如此,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近年来各地语文考试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在考试命题的规律上,都趋向于“人文性与文学性兼备”“重视生活与情感”“关注社会与常人”。这种阅读文本的选择和考试的命题,应该是对“人文性”的重视的最好证明吧。
不仅如此,语文作业的布置也要有利于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语文作业要成为学生的信心培养场,成为学生的鞭策书。
另外,语文作业也具有教学反馈功能。教育家库贝认为: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反馈很重要。反馈可以使有成果的学习得到强化,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动力。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反馈,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法,也可以使错误的学习立即中止。
因此,作业的布置要克服随意性,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应,以帮助教师对教学的效果作出及时的反馈、诊断和改进。
关键词 语文作业 功能 布置
语文作业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常规,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在“五严”背景下,对它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它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布置语文作业,这一点首先应从语文作业的功能谈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體、美的和谐发展。”这一段文字是对语文教学理念的论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指出了方向。
语文作业的功能众说纷纭。从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来看,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语文作业应有如下功能:
一、积累与巩固知识的功能
语言的学习必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进步。只有不断地积累、巩固,语文学习的基础才会扎实,语文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所以,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积累与巩固知识的功能。
为此,语文作业的布置,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作业应有一定分量的字、词、句等基础的积累练习。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巩固学习的字词,摘抄一些美好的词语和句子以便于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
二、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功能
语文作业的内容不能局限在简单的抄写、巩固和积累上,它有“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和“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任务。因此,它具有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功能。
学生完成作业和课堂教学一样,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教师要使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作业活动,开发学生的智能;通过作业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潜在的能力;通过作业活动,使学生从中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作业内容如果大多是机械抄写的,它就缺少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地抑制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我曾布置过这样一个作业:“以某一个节日为主题,以一个小组(6人)为单位,分工合作,搜集与这个节日相关的材料,并形成一份小型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设计题目的目的是锻炼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业完成后,让学生组成评委对各小组进行评比,但在学生评比时,我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认真作业,而是以一种应付的态度对待。接着,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以这次活动为话题。从后续的作业情况来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学生认真反思这次活动:有谈主观原因的,也有谈客观原因的,有的学生写自己是如何完成作业的,有的学生能总结这次作业的得失,也有的写自己在这方面能力的欠缺,还有学生对自己在小组合作方面进行了评价……课堂上,我选择了部分较为典型的学生反思作业,进行全班交流。在以后的类似作业中,学生便能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
这类作业不仅更能巩固深化新知,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语文作业的布置没有因人而异,而是千篇一律,这样长期下去,会使好学生吃不饱,而较差一点的学生吃不了。更甚者,会有学生为了应付作业,早早地来到学校,抄袭别人的作业。长期下去,很多的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其牺牲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倒不如变被动为主动。比如学生自主地选择作业的形式、内容、完成方式,体现作业中的层次性、自主性和选择性。
三、语文作业具有育人的功能
“新课标”前言部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要把人的教育放在显著的位置,语文作业的布置也应对这一功能有足够的重视。
语文作业的布置要体现育人的功能,要选择一些人文性比较强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对其人文性进行思考和感悟,在对作品和作业的双重解析中真正获得提高。近年来的南京市语文中考阅读文本《父亲的斧头》、《给女儿的一封信》、《宛如英雄》、《城市农夫》、《田野上的白发》和《蔷薇几度花》都是很好的文章,其中蕴含的人文性都很强。不光南京市如此,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近年来各地语文考试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在考试命题的规律上,都趋向于“人文性与文学性兼备”“重视生活与情感”“关注社会与常人”。这种阅读文本的选择和考试的命题,应该是对“人文性”的重视的最好证明吧。
不仅如此,语文作业的布置也要有利于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语文作业要成为学生的信心培养场,成为学生的鞭策书。
另外,语文作业也具有教学反馈功能。教育家库贝认为: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反馈很重要。反馈可以使有成果的学习得到强化,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动力。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反馈,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法,也可以使错误的学习立即中止。
因此,作业的布置要克服随意性,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应,以帮助教师对教学的效果作出及时的反馈、诊断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