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与翻译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主要探讨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做到翻译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并重,从而培养出素质全面、思维开阔的笔译人才。与注重微观翻译技能介绍的传统教学不同,本模式的理念在于每个教学步骤都要让学生去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其如何然”,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翻译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 键 词] 批判性思维;翻译能力;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54-02
  一、关于“翻译能力”的界定
  对翻译能力的内涵,翻译界和翻译教学界尚未达成共识。Albert Neubert提出了翻译能力的七大特点,即复杂性(complexity)、异质性(heterogeneity)、近似性(approximation)、开放性(open-endedness)、创造性(creativity)、情景性(situationality)、和真实性(historicity)(文军,2005:14)。Roger Bell从更广泛的角度描述译者能力,一是“理想的双语能力”;二是储备了大量知识,具有推理功能的“专家体系”;三是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文本能力和策略能力的“交际能力”(同上:64)。龚光明(2005:1)讨论了翻译与思维的关系,指出:“在译者能力系统中,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方法结构是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文军(2005:64)综合了Roger Bell 和Albert Neubert的观点,总结出翻译能力包括:语言/文本能力、IT运用能力、策略/技巧能力、自我评估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
  虽然学者们在界定翻译能力的时候,观察点和角度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会强调语言能力、百科知识的储备以及灵活采用不同测量来进行翻译。在本研究项目中,我们比较倾向于文军所提出的翻译能力结构,将翻译能力分为四个模块:
  (一)语言/文本能力/IT运用能力模块
  这一能力板块包括三个方面:语言能力(至少是双语能力),指译者需要熟练掌握所涉及的两种(或更多)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特点。但语言能力还只能保证“能够翻译”,至于如何翻得得体,便需要“文本能力”了,这一能力主要涉及语域、文体、专业等问题。语域指的是语言的正式程度,而文体涉及语言使用的领域等,翻译中需要注意区别对待。在已然处于大数据时代的今天,IT运用能力对翻译的辅助作用非常之大,不论是使用各种在线词典、搜索引擎、机辅翻译软件、论坛、语料库,还是将翻译过来的文字、图表进行编排处理,都需要使用IT技术。
  (二)策略能力
  虽然许多翻译理论都会强调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但是,译文毕竟不是原作的镜子。所以,忠实于原作到何种程度,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还是表达的最终效果上接近原文?是否需要考虑读者的因素?是全部翻译,还是编译、改译、摘译?所有这些,都需要译者进行思考和选择。这便是策略能力。文军(2005)认为可以将策略能力概括为两对范畴:其一是“归化”与“异化”,也就是到底是以译入语文化为中心还是以原语文化为中心;其二是“全译与部分翻译”。
  (三)自我评估能力
  这一能力模块是一种反馈机制,能够帮助译者译出得体的译文。翻译并非是从源语到译入语的单一线性过程,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不断进行增删润色,因而不断获得反馈。这种反馈,常常是译者译完一个部分,回头进行校读时,根据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和翻译标准,对自己的译文进行再评估而得到的。
  (四)理论研究能力
  本研究认为,译论研究应该构成翻译能力的要素,因为在译者的策略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模块中,译者需要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来做出合理判断。但是对于本科阶段,我们认为学生只需要对各种理论进行大致涉猎,知道这些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局限性即可。
  二、批判性思维与翻译能力的关系
  Coon & Mitter(1995)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测验”(CCTST)把它解释为一种有目的的、对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余国良2010)。董毓(2010)认为批判性思维包括以下特征:(1)求真、公正;(2)理性态度;(3)具体思考;(4)深入思考;(5)广阔思考;(6)反思性;(7)建设性。
  虽然对翻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学者们对翻译与思维关系的认识是一致的,翻译作为两种语言的转换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同时,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翻译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對于翻译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来分析一下董博士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与“翻译能力”的关系:
  首先,“求真、公正”與“理性态度”在翻译中非常重要,尤其体现在译文评价环节中,不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的译文,我们都需要“公正地分析译文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原文语义和语用功能,以及在译入语中的可接受程度”(肖琦:2014)。公正和理性,才能在第一能力模块“IT能力”中理性地运用翻译工具,才能在第三能力模块“自我评估能力”中获得客观的反馈。
  例如,有的学生在翻译“植被萎缩”的时候,使用金山词霸一查,得到“vegetation atrophy”,然后就在自己翻译中使用了这一说法,殊不知“atrophy”一词指的是器官的萎缩,这就是在工具使用中过度地相信了工具,缺乏了工具理性。
  其次,“具体思考”“深入思考”“广阔思考”分别说明了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还需要注意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些特征,在“策略能力”模块体现得最为明显。译者常常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在选择策略的时候,考虑的因素常常不止一个,需要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   例如,翻译“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中的“车”时,有学生不假思索地使用了“car”,但是在李商隱的年代是根本就没有car的,现代意义上的car是在19世纪晚期才诞生的。我们在翻译中不仅要注意词义、搭配、句法结构,还需要注意广义上的上下文,包括文化历史背景。
  再如,翻译“近闻夫人身体健康如常,甚感欣慰”这句话时,有学生大笔一挥,就写下这样的句子:“Knowing that you’re healthy as usual,I’m very happy.”并且认为没有语法错误,意思也忠实于原文,就是很好的翻译了。但是如果全面地考查英文的尾重原则、叙事重心以及原文的正式程度,就发现这个译文有非常大的问题。
  再次,“反思性”和“建设性”在翻译中也非常重要,“反思性”可以和自我评估能力对应起来。在具体翻译实践中以及平时的翻译学习中,经常对自己的译文进行反思,有助于发现和改善自己的问题,提高译文的质量。
  三、批判性思维与翻译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
  将翻译能力分为几个模块,只是为了方便研究和阐述,实际上,这些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方面缺失,都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那么,如何让这两方面并重、互相促进呢?
  根据我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笔译课程只开设一年。基于有限的学时和众多的内容,我们按以下计划实施:第一学期主要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英汉差异体系,帮助学生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讨论翻译策略;第二个学期侧重于各种文体的翻译,注重平行文本的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翻译策略。
  具体来说,第一个学期中,我们按英汉差异设计了十个专题,每个专题的教学步骤大致是:“英汉对比分析”—“翻译策略讨论”—“多译本对比分析”—“课后小组作业”。每个专题的案例都是精心挑选的。
  步骤1中,教师并不首先指出英汉差异在哪里,而是让学生从大量精选的句子中去发现差异,教师可以提示、评价和补充;该步骤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差异的能力,帮助他们建构英汉差异体系。
  步骤2中,教师给学生一些句子,让学生自己根据上面所总结的差异去讨论可以使用什么翻译策略;该步骤训练学生具体问题具体思考的能力和策略能力。
  步骤3中,教师给学生一个原文多个译文,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该步骤训练的是学生的“公正”“理性”以及“语言/文本能力”。
  步骤4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翻译,再参与小组讨论,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翻译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翻译日志。该步骤训练学生的“公正”“理性”“反思”以及“语言/文本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
  步骤3和步骤4中都涉及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因为他们的分析和结论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不是单纯的个人观点。
  第二个学期中,按“课前平行文本收集”—“课堂讨论”—“课堂练习”—“课后小组作业”的步骤实施。
  步骤1中,教师事先布置学生去收集某种文体的平行文本,并进行对比分析。
  步骤2中,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英文文本和中文文本的特点和常用表达。
  步骤3中,教师给出相关文体一些较短的英文或中文段落,让学生当场练习、讨论。
  步骤4中的作业中,包括翻译当天涉及的文体,以及收集下一种文体的平行文本。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翻译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翻译日志。
  在这个学期中,每个步骤都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同样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翻译能力。
  综上所述,该模式的理念在于每个教学步骤都不能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还要“知其如何然”,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翻译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Coon,Dennis & Mitter,John O.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Gateways to Mind & Behavior[M]. Belmont, CA: Wedsworth,1995.
  [2]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龚光明.翻译思维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4]文军.翻译课程模式研究: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方法[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5]余国良.翻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的研究[J].外语学刊,2010.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所以,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去做课堂的主人。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指导性教学,教师的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指导、示范为基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释放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期刊
[摘 要] 创业创新教育作为指导高校教育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导意见,需要从高校、政府、企业、学生等多方联动中来协同育人,真正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着重从创业创新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入手,来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双创;策略研究;创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54-01  一、当前高校创业创新教育面临的现实尴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