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利用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OQASⅡ)研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远期动态泪膜稳定性及其与滤过泡形态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电话通知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小梁切除术后时间大于6个月的青光眼患者进行动态泪膜稳定性、滤过泡照相、泪膜破裂时间(BUT)等检查,并收集手术史及用药史等数据。对滤过泡形态按照Indiana滤过泡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动态泪膜稳定性采用OQ
【机 构】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青光眼专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 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青光眼专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 325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OQASⅡ)研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远期动态泪膜稳定性及其与滤过泡形态的关系。
方法横断面研究。电话通知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小梁切除术后时间大于6个月的青光眼患者进行动态泪膜稳定性、滤过泡照相、泪膜破裂时间(BUT)等检查,并收集手术史及用药史等数据。对滤过泡形态按照Indiana滤过泡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动态泪膜稳定性采用OQAS Ⅱ测量,动态泪膜稳定性值为测量连续10 s的客观散射指数的平均值减去基础客观散射指数值之差。动态泪膜稳定性值越高,稳定性越差。动态泪膜稳定性值以M(QR)表示,手术眼与非手术眼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滤过泡高度、范围、血管化程度分级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63例(76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手术眼55只眼,非手术眼21只眼,随访时间(39.6±26.2)个月。手术眼与非手术眼动态泪膜稳定性值分别为0.46(0.86)、0.23(0.41),手术眼动态泪膜稳定性与非手术眼相比下降(P=0.044)。小梁切除术手术眼不同滤过泡高度分级间动态泪膜稳定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级(17只眼)、1级(24只眼)、2~3级(14只眼)动态泪膜稳定性值分别为0.40(0.68)、0.70(1.02)、0.40(1.24),P=0.481];不同滤过泡范围分级间动态泪膜稳定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级(36只眼)、2~3级(19只眼)动态泪膜稳定性值分别为0.63(0.78)、0.26(1.17),P=0.261];不同滤过泡血管化程度分级间动态泪膜稳定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级(25只眼)、1级(14只眼)、2~3级(16只眼)动态泪膜稳定性值分别为0.39(0.69)、0.55(1.18)、0.63(1.24),P=0.401]。
结论小梁切除术后远期手术眼较非手术眼的动态泪膜稳定性下降,但动态泪膜稳定性与滤过泡高度、滤过泡范围以及血管化程度未见明显关系。(中华眼科杂志,2019,55:214-219)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卵泡敏感指数(follicular sensitivity index,FSI)对接受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患者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9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苏北人民医院生殖中心选择长方案促排卵治疗,行IVF/IC
目的探讨现阶段继发不孕人群的二孩生育意愿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17年5月—6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就诊咨询的20~45岁继发不孕女性患者,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收集备孕夫妻的一般情况、二孩准备情况以及所关心的医学问题等资料进行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调查的382例继发不孕人群中,91.6%的被调查者表现出强烈的二孩生育意愿。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女方年龄(P=0.002)、男方年龄(P=
目的观察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视神经炎(MOG-ON)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临床确诊为MOG-ON的6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入院后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相干光层析成像术和MRI等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基于细胞的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和MOG抗体。随访时间为14~
视觉电生理检查可客观反映视神经视网膜的功能,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是一种检查视网膜形态的方法。本文分别简要分析视觉电生理检查和OCT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在典型视神经疾病中阐述视觉电生理检查和OCT的互补性及联合应用的优势,为在视神经疾病的临床诊疗中联合应用功能和形态检查提供指导意见。(中华眼科杂志,2019,55:161-163)
1例主诉为左鼻反复黄色脓涕2年,再发伴左眼眶周肿胀12 d、光感消失1周患者就诊于眼科。经眼部检查、血糖检测及眼眶CT检查,诊断为左侧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左眼眶内脓肿,左眼黑矇,2型糖尿病。急诊行经皮左眼眶脓肿切开引流术,引流术后1周后行全组鼻窦开放+经鼻眶减压+视神经管探查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应用。术后3个月患者鼻窦炎治愈,眼球运动恢复,视力仍无光感。(中华眼科杂志,2019,5
目的评价Barrett计算器和老版AcrySof计算器两种计算方法对散光矫正型(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患者64例(81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Barrett计算器组34例(41只眼),AcrySof计算器组30例(40只眼)。术前使用Le
1例主诉为右眼结膜黑斑2年患者就诊眼科,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右眼结角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要求保住眼球和视力,经院内会诊后采用高频射频手术系统局部单纯切除及消融肿瘤,术后随访半年,病变愈合良好,未见复发,全身无转移灶。(中华眼科杂志,2019,55:223-224)
目的研究伴有视交叉压迫的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变化与视野缺损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40例(80只眼),其中包括垂体无功能腺瘤导致视交叉受压但视野无明显异常者(视野正常组)20例(40只眼)以及与其性别、年龄匹配的典型垂体无功能腺瘤压迫视交叉导致双颞侧偏盲患者(颞侧偏盲组)20例(40只眼)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50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由于NAIO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目前NAION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并未形成共识。本文从NAION发病机制、NAION治疗研究证据级别以及NAION的神经保护研究方面,分析目前NAION的各种治疗策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客观评估NAION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深入研究NAION的有效治疗途径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冲击(IVMP)治疗对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NMO-ON)首次发病患者视力恢复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眼科门诊确诊为NMO-ON的120例(165只眼)首次发病患者。所有患者AQP4抗体检测均为阳性,具有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表现,排除其他诊断。均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