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因素及控制措施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b2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产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良好发展,但由此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为此,本文从污染源与污染种类两个角度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污染问题的治理提出了各种控制措施,以为有关单位开展水产养殖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极大,一方面造成水体污染,破坏水生生态环境,不利于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造成水产品质量破坏,甚至携带有害物质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所以各有关单位必须提高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度,采用各种有效措施预防并治理该问题。
  一、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因素分析
  1、从污染源角度分析
  从污染源角度分析,水产养殖的污染源共有两方面,一是自身污染,二是外源污染。水产养殖中会造成一定的水体污染,其主要原因是养殖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肥料、饲料、药物、鱼饵等加之水产养殖物自身的排泄物。以药物污染为例,当水产品生病时,养殖者会投入大量的的化学药物,这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并降低水产品的质量。此外,外源污染的影响极大,化工污水、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会对水产养殖场的水体造成污染。加之周边农业生产中化肥农业的大量使用也会对邻近的水源造成污染,进而污染水产养殖的水体。外源污染的主要成分是氮、磷、硫等物质,化工生产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的为危害是最大的,会严重破坏水体环境,导致水产品病变降低养殖者经济效益。还会导致水产品携带有毒物质,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安全。如前几年的信阳市南湾水库曾检测出Hg、As、Cd、Cu、Pb这5种重金属元素超标,造成水体污染。
  2、从污染种类角度分析
  从污染种类分析,造成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因素可分为物理污染、微生物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物理污染是指在捕捞水产品时,由于捕捞机械发生故障出现漏油等事故,会对水产养殖环境造成污染。微生物污染是由细菌、真菌、病毒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小生物造成的污染。当水产养殖环境中的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在单位时间段内超过原有含量,便发生微生物污染。微生物会寄居在水产品体内,降低水产品质量甚至引发食用者发病,进而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效益与发展。水体富营养化是淡水养殖时容易发生的污染问题,是因为氮、磷、硫等元素超标,导致水中藻类产品与浮游生物数量锐增,水体透明度急速下降。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使得水产品大规模死亡。如信阳市南湾库区曾发生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引发蓝藻水华危害并产生大量的微囊藻毒素,严重破坏了当地水质以水产品质量。
  二、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1、提高对污染问题的重视度
  为确保水产养殖环境质量为水产品提供安全健康环境,各相关群体必须必须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度,以促进该问题得到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为此,有关政府部门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度,加强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检测工作,严格处理各种污染风险或问题,并对造成污染的源头企业或个体进行严肃治理,降低污染发生的可能。水产养殖人员自身也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度,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自身污染问题发生,监督水產养值外部环境,以及时有效的治理各种污染问题,降低其造成的损失。消费者为保证自身的健康,也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度。从关注水产品质量着手,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社会监督以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2、科学规划水产养殖区域
  水产养殖者要科学规划养殖区域,为水产品养殖寻找合适的环境。在规划养殖区域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选择合适的位置,尽量防止化工产业、生活废水与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风险。二是,考虑自身所造成的污染危害,科学规划养殖区域。有关人员应综合考虑水质、水产品种类、水体对各元素的承载力等因素,选择最恰当的位置。以淡水养殖为例,养殖区域多会选择河流下游部位,既可避免外源污染,也可防止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污染。
  3、应用清洁性养殖技术
  提高水产养殖技术可有效避免自身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还可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养殖者可调整养殖结构,促进养殖产业升级。对养殖区域的水体进行综合检测,根据其环境状况决定水产养殖的品种与规模,以避免对水体环境的自净能力产生过大压力。科学设置水产品类型结构,通过物种之间的生物特性,形成养殖区的微循环系统,从而保证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在养殖时应使用绿色肥料,以防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使用新型的无污染饲料并科学管理药物的投放,防止由此引发的污染问题,促进绿色养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4、加强对外源污染管控力度
  综合上述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因素的分析,可知外源污染极易导致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对水产养殖具有极大的危害。为有效防止外源污染情况发生,有关部门要做好调控措施与环境监管工作。严格检查生活生产污水的各项指标,保证污水排放指标达到法定标准。对不合格的单位进行严格处罚与整改,避免污染问题发生。同时对水产养殖的综合环境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问题,将损害降到最低。
  5、应用环境污染净化技术
  当前,水生环境污染净化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位修复技术,另一种是异位修复技术。即利用生物、物理、化学、人工等手段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有效、安全地治理水生环境污染问题。水产养殖业的相关人员也应积极利用这两种净化技术,保证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净化工作效率与质量有效提高。
  由此可见,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多种污染因素威胁着其环境安全,影响着水产品质量。各相关单位应积极制定高效的控制措施,及时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管控,预防或治理相应的污染问题,推动水产养殖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向可持续、绿色、生态、健康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464031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水库管理局)
其他文献
在艰苦卓绝的苏区时期,我党高度重视和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这对当前仍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司法公正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二十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司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司法公正则是法律精神的内在要求,
期刊
利用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促进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保证。但农机的应用效率低下是当前农机生产作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利于降低农机使用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增加经济效益。本文围绕如何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进行了论述。  1、采用复合作业模式  复合作业指的是利用一台中型或大型的农用拖拉机,同时拖挂一到两台或以上农机具,进行多项农业生产作业工序的过程。简单说,就是采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机械化农业生产操作方便且省力,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领域实现自动化生产目标,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基于此,针对农业机械推广与农业生产自动化相关知识,本文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发展与国民生计密切相关,是不能忽略的问题。为了加快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目标,加大农业机械推广与应用力度,农业自动化
"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立体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范畴.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理顺和协调各种错综复杂社会关系的过程,需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来构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