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典范教育走特色办学之路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纲要》还提出,学校应该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原则,“关心每个学生,促使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何落实《纲要》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依据学校自身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办学思想,避免千人一面的教育方法,避免千校一面的办学思路,办出自己的特色来。
  一、特色来自学校自身教育实践
  回顾办学历程,湖南省凤凰县箭道坪小学(以下简称“箭道坪小学”)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内,办学中遵循一条“执行上级文件、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完成教学任务、参加各类活动、争取各种竞赛成绩”办学思路。不可否认这没有错,也取得不少成绩。但是,没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没有突出的办学成就。人们在箭道坪小学看到的整体教育教学情况在别的学校也可以看到,或者反过来说,在别的学校看到的也可以在箭道坪小学看到。过了多少年了,能够说得出来、让别人刮目相看的也就是多年前的“童话引路”教学实验和语文电化教学实验。回过头来检讨,“童话引路”“语文电化教学”等实验,只不过是语文教学实验。学校整体办学思路没有大的突破,更遑论后来这些实验有的已经偃旗息鼓,有的没有新的突破。多年来,零敲碎打、走走停停地开展一些实验,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办学思想,学校的整体办学面貌没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没有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教育思想大改革。因此,整个办学思路、教学方法没有脱离旧的窠臼。为了实现《纲要》提出的“提供给每个学生适合的教育”,我们提出“典范教育”的办学思想。
  二、 典范教育的内涵
  儿童认识事物首先是从具体形象到概念,也就是说从形象到抽象。儿童从学前到学校之后,需要学习的知识增加了许多,而且逐年增加。他们学习知识需要学会掌握概念,然后运用概念进行思维以获取新的知识。新的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依然需要掌握新的概念,再用新的概念学习新的知识。逐步积累,逐步递增,这样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完成小学阶段的接受教育的任务。
  学习新的知识都需要从学会掌握概念开始。没有概念的掌握,也就不可能完成学习任务。从概念而后到规则,学会运用规则将更加有利于新的概念的掌握,更加有利于学习行为的规范。
  对概念的学习和掌握首先是对原型概念的认识,而后再到范畴概念的认识,再到概念规则的认识和掌握。例如,“英雄”这个概念,少年儿童开始不知何为“英雄”。首先要让他们看一步电影片《英雄儿女》,告诉孩子们:王成就是英雄。为什么是英雄?他勇敢杀敌人。这时,王成的形象就是“原型概念”。这时孩子们记住了王成的形象,由仰慕产生模仿,再到认知。通过类似的英雄人物的形象,例如和平时期的雷锋也是“英雄”,他为什么是英雄?因为他为人民做好事。孩子们产生第二个概念,做好事也可以成为英雄。第二个概念“雷锋”就是范畴概念。各类概念集合起来进行归类,就是“英雄”。进一步,概念规则诞生了:“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是周恩来对雷锋精神的概括,这就是对“英雄”概念规则的归纳。孩子们运用这个概念规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也就完成了对概念的认知和运用。
  运用原型概念来教育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原型概念的选择运用,换句话说就是选择“典型范例”。这样一种教育方式,我们称之为“典范教育”。
  三、 典范教育的运用
  记忆的选择和保持。记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没有记忆便没有学习。如何让学生产生长时记忆?心理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看见的比听到的记忆深刻,做过的比看过的记忆深刻。这就是记忆的选择性作用。为了加深学习的深刻性,要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正确选择。这就要确定正确的原型概念——典范。通过典范的学习,使学生加深记忆痕迹。在教育活动中,典范的行为进入学生眼帘,学习典范过程形成一种自己的学习活动,使之深深刻在学生的记忆中。这种记忆将形成学生的长时记忆,影响学生的终身行为。在教学中,有两个方面应该运用:一是教学中知识的典范例子——原型概念的选取,通过对原型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扩张到范畴概念中,再到概念规则;二是对于典范学习方法的选取推介,对典范学习方法的学习,形成对于学习方法的深刻理解,再到形成自身的、内化了的学习方法。学生对于典范学习方法的学习,比之教师对于学习方法的语义描述要深刻得多。
  对典范的模仿和创新。模仿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无论是对行为的模仿还是对学习知识的模仿都是儿童的重要学习方法。心理学家对于模仿的实验都在儿童阶段进行。即使是成年人的学习也是从模仿开始。
  在模仿阶段是从典型范例开始,从无意义模仿到有意义模仿。典型范例具有正负方向,因此模仿也就有正负方向。对于典型范例的认可,儿童多数情况下是从成年人眼中反射中获得的。选择典型范例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典范的模仿,学生将学会必要的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模仿高级的行为模式,不再是简单模仿,而是具有特殊的创新成分在内了。这时的模仿已经成为学生运用典范概念规则进入到复杂的、更高级的、具有个人思维特征的新的模仿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加入个人思维的新成果。在加入新的思维成果时,学生会运用已经学会的典范概念的规则加以判断是与否,以此来确定模仿的方向正误。这就是学生从模仿走向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所有情况下,模仿行为都是从单纯模仿到复杂模仿再到概念规则运用的判断模仿。这是传授知识的方式在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中都起到决定作用。
  这种典型范例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求依然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典型知识范例的选择和典型范例的学习方法的推介;二是新的典型范例学习方法的形成和新的推介。   规则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典范概念规则的形成从意会到明确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形成开始只在个体中存在,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拉尼称为个人知识。由于个人对于知识的意会到明确并形成明确规则,而后才逐步扩散到其他人以至于整个群体。在此,我们认为形成这个典范概念的个人也就成为掌握典范概念的典范。对于典范个人以及由他发现的典范概念的典范方法肯定并加以推介,这个个人也成为群体中的被学习典范。
  儿童行为成为学习典范对于儿童人格形成产生极大影响,促成形成更加坚定的意志力,完成新的知识学习。根据阿德勒的人格哲学,一个人的早年遭遇会影响其终身。受到鼓励和奖励的童年会激励终身,促使其更好地形成健全人格,会产生一种朝向目标努力的动力。相反,则会形成一种自卑心理,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很多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说明,少年时期的挫折而没有得以及时矫正,最终促使其走上一条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道路,并产生与社会冲突的动机。健全人格对于少年儿童在校学习极为重要,是其健康典范的前提条件,是其终身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四、 启动典范教育的几大支撑体系
  一是典范教学工程。学校要形成自己的典范意识,教师也要形成自己的典范意识。学校从领导成员到全体教职员工要付出意志的努力,创造出典范式的典范教育。
  二是典范教师工程。学校需要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但是这样的队伍只能依靠自己来培养。典范教师工程只能立足自身,通过实施典范教师工程来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典范教师诞生于学校骨干教师群体,这样一些教师,就是《纲要》中提出的“名教师”,是骨干教师队伍的带头人。
  三是典范教育科研项目。教育教学改革所有项目从启动到实施有个过程,但是必须逐步成为典范。在典范形成的过程中,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必然会催生和带动一批新的微小项目,逐步壮大,形成新的典范项目。
  四是典范教育的学校文化。典范教育的学校文化包括:班级典范教育文化;典范教育的课程文化;典范教育的环境文化;典范教育的制度文化;典范教育的教师文化;典范教育的学生文化。
  典范教育实施后的短短时间,已经初见三大喜色。
  一是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大为改观,积极学习、主动参与教育改革的教师人数明显增加。
  二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人人学典范,个个当典范的风气初步形成,正在努力实现习近平主席说的“让学生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成长在学校”。
  三是教师从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逐步改变为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角度来评价学生。
  总之,师生的教育观、学生的学习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相信,随着典范教育的深入实施,学校必将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
  (作者单位:湖南省凤凰县箭道坪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拥有好的性格,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要担负教学工作,要进行日常管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工作如此繁重,导致很多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望而却步。从性格塑造方面,我们探讨班主任性格特征胜任模型的建构,以帮助班主任善用性格中的优势,改变性格中的劣势,掌握工作技巧,轻松处理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性格;行为动
小学是语文学习的肇始阶段,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还没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果我们教不得法,只照本宣科地讲解,那肯定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
摘 要:教学中评价语言艺术内容丰富,含义深刻,不仅带给学生独特的感受,也能激励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肯定评价,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真诚;适度;准确;巧妙;多变  课堂评价语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的评定,这是一门艺术,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从真诚、适度、准确、巧妙、多变五个方面出发,讲述教
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教师“独霸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尊重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健康日益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