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xiao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五岁这一年,越来越多人跟我谈到乡愁。
  在外务工的人们春节期间在家生活了十天半个月后,临行前围炉夜话,絮絮叨叨说着的全是离家之不舍。
  走出学校才两三个年头的姑娘,说起她们的理想时,脸上的桀骜之气还未完全消散,但若谈到乡愁,个个眼中皆有倦色。她们向我喟叹道:“少小离家,彼时何曾有过不舍,急欲奔向外面那新鲜热闹的世界,以为到了远方才能证明自己,而今……”渐渐说不下去,她们转而“教训”起我,“所以,你守着故土与父母,应当惜福!”
  我惶惑,闷声应着好。
  她们见我似乎无动于衷,以为我早对父母在侧的好年景习以为常,不免又对我好一通数落。这一刻我清楚地知道,乡愁令曾自负青春正好的我们都显出老态来。
  其实,我又何尝不知乡愁所带来的钝痛?
  我十七岁那年离家去外地上学,走在陌生的校园里,那清新自由的大学生活竟无法吸引我,脑中想的全是此后再不能与家人朝夕相伴,那些温馨幸福的好日子一去难返……
  顶着烈日站军姿的时刻,和新同学在食堂一起食不知味地咀嚼饭菜的时刻,燥热午夜躺在床上听室友讲述自家情况的时刻……一种不舍的情绪汹涌而来,令我泪流不止,我生平第一次被乡愁击倒。
  时隔几年,在毕业骊歌飘荡的夏天,我找了一份位于中国西南方的工作,第一次一个人搭飞机去那么远的地方。在机场进行安检时,我强忍着不看站在一旁落泪的父亲,似是无畏。不久后,我又一个人拖着笨重的行李,决然地从远方归来。好强如我,连在父母面前也羞于提及那三天的归途中有着怎样的凶险。漂泊在外的日子里,我从不敢想命运竟如此慈悲,让我回归故土。我也扪心自问:“这一次真不走了吗?”我没有答案。
  现在,心怀乡愁的时候越来越少。在更多时候,我闲散地跟朋友外出散步,聊着不痛不痒的话题,分别后看着路灯下斜斜的影子问自己,这样的相聚还能有几回?或是,在朋友的喜宴上,我惶惑地等待某人出现,想着那些纯真如水晶的过往当真随风而散了么?又或是,跟一群朋友欢聚,我们用看电影、唱歌来打发长夜……我时时有“好时光不再”的念头,于是就算再烦身边浮躁的人与事,也会拿出一份温柔的心情来对待。
  我问朋友:“这是开始衰老的症状么?”
  朋友答曰:“这也是该有的成熟。”
  直到有一日,我看到朋友更新微博:“少年离乡是一生都会深觉后悔的选择。雨里来,雨里去。”我心中大骇,俄而大恸,这才明白昨日因离家而生出的不舍,今日对旧时光的感念,都是乡愁的一种,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回不去了。往后,还有多少繁华的风景要阅?还有多少平淡的时日要度?生命的本质如何?曾追问过的这些都不及乡愁有深意。
  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我渐渐体会到,原来有一种幸福,叫“不远行”。
其他文献
任何教育都是时代的缩影,必将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政治学科也应与时俱进。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学科紧跟时代步伐,力争成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应式教育模式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素质教育不断被许多有识之士所倡导。1993年,《中共中央教育發展纲要》提出要把我国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