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塑料瓶做成潮品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人眼里,塑料瓶是可以随手丢弃的废品,但有人变废为宝,让塑料瓶成为可再生资源,并做成了畅销的潮品。
  在阿里巴巴公司长达5年的产品运营工作中,黄宁宁迎来了公司的上市,见证了移动互联网爆发时代,在公司的同事们沉浸在互联网购物的节日狂欢中时,黄宁宁却在集体的喧嚣之下感到了迷茫。
  凌晨两点,电脑屏幕正在逐渐变暗,这意味着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闭上眼睛,表格上的曲线依旧跳动在眼前,久久难以散去,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黄宁宁再次问自己:这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吗?重复的工作、枯燥的数据,让她迷失了自我。
  2016年,黄宁宁从阿里巴巴辞职,到美国加州的一个小镇居住了半年。小镇的生活是悠闲的,人们并没有太多的物欲。黄宁宁仿佛看到了奶奶辈的那个年代,因为物质不丰富,每一件物品都最大限度地被发挥功效:夏日里甘甜可口的西瓜,瓜瓤用来解暑,瓜皮用来做菜,瓜子成为餐后的零食;一根随手捡到的木棍,可以成为晾衣架,成为自制帐篷的支架,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玩具……生活在这里变得简单,心灵也变得纯净。
  “我曾以为是小镇生活的慢节奏吸引了我,后来才意识到是他们物尽其用、了无负担的生活方式打动了我。”黄宁宁说。当她遇到了“好瓶”这个项目,即感受到了心灵的呼应。“好瓶”想要用产品的方式和市场的力量,去解决塑料污染問题,而不是说教式去宣传环保公益理念,让黄宁宁觉得这个项目很酷。
  下定决心后,黄宁宁结束了旅行,只身一人来到了上海。她花了半年的时间组建团队,打通供应链。回收的大量废弃塑料瓶经过分拣切片、清洗消毒等工序,被做成再生颗粒、纤维,再被纺成纱线、布料。
  实际上,塑料瓶再生面料已经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了,在欧美国家畅销的再生环保产品很多都是“中国制造”。所以,面对废弃塑料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设备,而是人们对于“变废为宝”更深的理解和更大胆的想象力。
  “好瓶”要成为一个可持续潮牌,它的产品不仅要环保,而且要潮要好看,能够吸引更多人主动来了解使用这样的环保再生产品。
  “把环保做得好玩、好看,这是我们的基础方针。”黄宁宁明确了方向,只有丰富生产线,一方面持续让面料变得舒适好穿,提升面料开发能力,融入更高级的编织技术,让面料变得更加透气,一方面提升产品的设计感,才能让环保更易为中国消费者接受。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好瓶”的环保创意,黄宁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好瓶”在兰州马拉松现场做了两个活动,一个是穿塑料瓶衣服快闪,一个是塑料瓶回收送布袋,收获了积极的反响。
  “好瓶”以“一家用塑料瓶造环保T恤”的店铺身份登陆造物节,展示塑料瓶做衣服的“黑科技”,又作为代表淘宝的4家品牌之一参展了戛纳国际创意节。
  “好瓶”和壹基金合作,参与打造了一场最接近零废弃的音乐节——亚洲音乐盛典,观众捡12只塑料瓶就能现场换一件T恤,攒够100只塑料瓶还能换音乐会门票。“好瓶”联合可口可乐和壹基金,用塑料瓶制成的帐篷面料做成潮包,再把包包卖掉买帐篷捐给灾区。
  “好瓶”还和中国美院合作开设了“可持续服装设计”课程,合力进行了一场城市可持续设计,希望能跟那些未来的服装设计师产生联结。
  把环保做得好玩,黄宁宁带着这样一群“浪而不费”的人,愿意用微薄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
  (刘谊人摘自《东方青年》 图/雨田)
其他文献
在皮克斯的大会议室里,我们有一张叫作“西一”的办公桌。这张桌子是乔布斯欣赏的一名设计师选的,桌子的确高端大气,却妨碍了我们的工作。  我们经常坐在这张桌子旁开会讨论电影制作事宜,30个人面对面地坐成长长的两排,还经常有人不得不背靠墙壁坐着。彼此之间的距离太大,连沟通都成了问题。而那些不幸坐在长桌尽头的人,不伸长脖子就几乎无法与别人进行眼神交流,致使灵感也几近枯竭。除此之外,电影导演和制片人需要接收
记得很小的时候,隔壁大院里住着一个单身汉,每天靠拉板车给人家送煤为生,生活很是艰辛,每次见到他,脸上身上黑不溜秋,可他却总是乐呵呵、无忧无虑的样子。我们喜欢他,源于他有很多故事,看到他回来,小伙伴们都往那边院子跑,缠着他,要求他讲故事给我们听,他一边洗脸、擦身体、做饭,一边给我们讲故事,每天都有新内容。牛郎织女、卖火柴的小女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詹天佑造京张铁路等等,都是在那个时候从他口中讲出,深
今天的汉正街已难见现代商埠的繁华和兴盛。与其他飞速发展的商品市场相比,汉正街已无昔日的底气。    汉正街名声在外,曾是全国规模最大、交易量也最大的“天下第一街”。  与其他市场不同,这里的人用的纪年单位,是百年。    五百年传承    一条不足400米长的汉正街,见证了500多年汉派商业发展史。这里历来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水陆商埠,市场上“万商云集,商品争流”。  以前的青石板路,早已变
苏青负责《天地》杂志的时候,向好朋友张爱玲约稿。起初,张爱玲都会提前一天完成,而且质量上乘。可是有一次到了交稿的最后时间,仍然没有收到张爱玲的稿件。苏青有些着急地催促:敬爱的张女士,就等您的大作了。张爱玲有点生气地回:不是还没有到最后时间吗?等一会儿就发过去,着什么急。说完挂了,苏青的同事为她不值:你是她的伯乐,现在竟然冲你发火,明明是她不准时。苏青说:张爱玲一直都是心直口快,之前都很准时,这一次
生活中,我崇尚慢饮茶。我觉得,慢,不仅是一种喝茶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慢饮茶,得风雅。茶乃风雅之物。喝茶也叫品茶,一个“品”字,揭示了喝茶的本性。一口茶分三次咽,慢慢地啜一口,啜一口,啜一口……理想中的饮茶,当如知堂老人所言的那样:“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清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别的不说,单这“半日清闲”就是极其难得的雅事。
人的眼睛能够看见自然界的五光十色,却要借助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容颜。古代的铜镜,影像模糊,现代的玻璃镜子,才看得纤毫毕现。少男少女,一脸童真稚气;青年男女,阳光又梦幻;人到中年,一脸沧桑;老翁老妪,则倍加珍惜岁月给自己留下的每一天。无论男女老少,生活中都离不开镜子。演员上舞台,公众人物上电视,更得先面对镜子,让化妆师为之着意打扮美容。  玻璃镜子只能照见自己的姿容,人若要真正看清自己,还得面对广阔
重新重视农业革命  印度农民塔卡尔种植棉花和大豆,每年的雨季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他的收入。如果雨量不够,养家就成问题。后来,当地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出资给农民们修建了蓄雨池。蓄雨池积聚的水资源满足了塔卡尔农地里一整年农作物所需,使得产量翻番,收入也大幅提高。修建蓄雨池成本并不高,印度政府以前却没有想到引入,因为过去30年,像塔卡尔家的这种小型农场并不受重视。事实上,不只是印度,不少其
身边的朋友,大多是被动性人格,好处是交待的事情完成度高,特点是经年累月不冒半个泡。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这都没什么,但是遇到需要合力的事,需要思考后有交待的事,仍要别人一追二追,不问就推不动的行为,真不是什么好习惯。  凡事起头最难,每个人都希望你需要我去做什么我去做就是了。可是前期有许多取舍和理顺的工作,需要上下沟通达成共识,这类琐碎的问题无法绕道而行,都得一件一件落实才能令项目启动。许多人看上去很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大学》中“传”的部分由孔子弟子曾参讲述,曾氏门徒记录。朱熹重新整理后将其分为十章,上引文字即第一章。  朱熹注此章:“释明明德。”就是说,这章文字是在阐释大学三纲的第一条“明明德”。  春秋战国时期,在私塾教学、文人来往、外交活动等多种场合,流行一種风气,即在言语中常常引用《诗经》《尚书》等典籍里的语句
1937年暑假后,日军攻占了江阴,隔江相望的高邮也处于危急之中。此时,就读于江阴南菁中学高二年级的汪曾祺,不得不终止学业,作别母校回到家乡以躲避战火。不久,国民党军队战局失利,人心惶惶,于是他又随着祖父和父亲,到距离县城稍远一些的农村庵赵庄避难,一住就是半年多时间。为了打发这段枯寂难耐的日子,汪曾祺挑选了两部文学作品随身携带,一部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一部是《沈从文小说选》。从《猎人笔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