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闪光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42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语)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间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少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情感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课堂应把情感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吸引到这种情境中来,让学生入情、激情、抒情。
  一、在巧妙的揭题中入情
  上课一开始,恰到好处的揭题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对整堂课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设置悬念,学生因好奇而入情。
  悬念是艺术生长中的一种心理状态,针对小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心理,可用设置悬念的办法在课堂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悬念最具有诱惑力,最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迫切心理。只要悬念设置得恰当,就能很快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如我在教学《“三颗纽扣”的房子》时,先让学生读一下课题,然后设问“你们见过用纽扣做的房子吗?这房子到底是怎样呢?咱们从文中寻找答案。”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文,兴趣盎然地学习课文。
  2.描绘画面,学生因美景而入情。
  教学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课始,教师可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的优美景物,让学生产生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入情。如教学《草原》一文,我先出示美丽的画面,并辅以导语“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今天,我们也一起去草原一饱眼福,好不好?”学生已被老师磁铁般的语言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
  3.揭示实物,学生因探究而入情。
  有些课文所描绘的事物,是学生未曾见到的。我们可用揭示实物的方法,让学生对文章中所写的事物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再产生好奇、探究的心理。如教学信用卡《美丽的集邮册》一文,我先出示一张信用卡,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我们怎么来使用它呢?”这是学生急于探究的问题,这样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因探究而入情。
  4.联系旧知,学生因贴近生活而入情。
  旧知是学习新知的基础。从旧知下手,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如教学《飞向月球>》,“我们学过<《嫦娥奔月>》的故事,那天上到底有没有嫦娥,有没有玉兔吗?”学生有了情感铺垫,学习新课文就起劲多了。
  二、在语言的感知中激情
  1.范读激情。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抒发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范读——再现情感。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一定的感情,教师要通过范读准确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情感。准确,即读出作者的情感流程;生动,即要读出课文的情味、情趣和情调。如:温情脉脉时“窃窃如私语”,轻松愉快时“恰恰如莺啭”,义愤填膺时“铿锵有力”,紧张处一泻千里,忧伤处一字一顿或如泣如诉。课文中语言的“情”“感”是息息相关的,教师通过充满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愫、情思和情怀。如教《圆明园的毁灭》时,因教材内容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教师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感知到文章歌颂祖国灿烂文化、痛斥侵略者强盗暴行之鲜明的对比的层次性情感,把握思想内涵,为情感共鸣奠定基调。
  2.鼓励激情。课堂离不开提问、回答,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动脑、动口,教师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诱导、评价十分重要。在诱导学生读书或回答问题之后,要即时给予奖励性语言。“开始就读得这么好,不简单!”“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步步高吗!”“你读得真有感情!”这样的语言吸引了每一位学生,调动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生活中的积极性,真正形成了师生和谐、彼此信任的亲密关系,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当然会其乐融融,受到情感熏陶,得到进步。
  3.训练激情。语文课堂的训练的内容应生动活泼,训练的形式应灵活多样。《晏子使楚》一课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学生了解了故事内容。为激发学生情感,我精心安排了表演剧本的训练形式,要求学生丢开书本,把人物语言创造性地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并恰当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同学们特别喜欢晏子这个角色,兴致高昂,表演十分投入,观众也全神贯注,对他们的表演加以评价,效果更好。
  三、语言的品味中抒情
  叶圣陶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是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品味语言的朗读,是加深课文的理解,升华认识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文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这类情感型课文为我们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机会。我在指导朗读《瑞雪图》一文中雪后美景等句子,让学生读出雪后的静态、动态美及孩子们的欢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这样的美读,使学生收益匪浅。
  又如《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声情并茂的背诵,一下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把他们带进了山水环绕的梦境中。整课堂,学生群情激愤,热情高涨,课文读得更是有声有色,大多数人竟能熟读成诵。我们要以情感贯穿课文课堂始终,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使他们成为健康的、有丰富情感的人。
  总之,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追求一种境界,这中境界把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融为一体,净化心灵,像一泓泉水流进心田,像一曲牧歌回荡耳边。让我们投入更多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乐滋滋读书,主动求知,探索,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让情感在课堂教学中闪光。
其他文献
摘要:上肢摆臂技术是我国短跑运动员的薄弱环节,本文从摆臂的作用、技术的构成等层面进行简要分析,旨在引起训练者、研究人员对短跑摆臂技术的重视,同时给其在训练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短跑摆臂角度方向幅度  一、摆动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短跑成绩不断的被刷新,随之而来的是短跑的技术和理论更新,现在进人了“蹬摆结合,以摆为主”的新技术理论阶段。在跑的技术中,摆动腿迅速有力的向前上方摆动以及支撑腿积极
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烦琐而又特别细致具体的工作。因为它的烦琐,常让班主任忙得不可开交;又因为它的细致,常让班主任费尽了心思,劳心劳力又劳神。正因为这样,很多班主任都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实在太沉重,有时甚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真想让自己有三头六臂,有分身术,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怎样才能让班主任洒脱而又清闲,叉能使班级被管理得仅仅有条呢?这就必须让班主任改变现
目的:观察参杞汤对气阴两虚挟瘀之消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作出科学客观评价,及其改善消渴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好的利用中医药优势。方法:研究对象选自长春中医药大学
我们都知道班主任工作是琐碎与繁杂的,而在低年级阶段显得尤为突出,为此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当低年级的班主任,因为孩子年龄太小,什么都不能替老师分担,事事都需要班主任亲力亲为,因此班主任的工作显得更为劳累。其实,只要我们多一些坚持,多一份细心,事情远没有那么复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下我对低年级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一、多一份爱细心,让班级尽快融合  我们刚接手一个一年级级,孩子们刚刚从幼儿园保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朝鲜受战乱影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加上自然灾害,疫病流行,可谓是天灾人祸,人民抗疾病能力随之下降。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与我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明朝时期,朝鲜李氏王朝是中国的属国,我国医学经过宋、金、元、明出现百家争鸣的新局面,而此时的朝鲜遭到日本的侵略,内忧外患,朝鲜此时急需一套适合朝鲜自身的医学体系,公元1596年许浚临危受命开始编撰新的医书,许浚受中国金元四大家
目的:本课题研究内容属中医皮肤科临床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麻桂各半汤加减治疗瘾疹风寒束表证的临床疗效观察,验证麻桂各半汤加减治疗风寒束表证瘾疹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本研究的性质为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符合纳入诊断标准的风寒束表证瘾疹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麻桂各半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1日2次,温水冲服。对照组给予疏风散寒颗粒治疗,每次1袋,1日2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一、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