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性抗体在肺腺癌中的表达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ll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性抗体在浸润性肺腺癌中表达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与组织类型的关系。

方法

应用EGFR第19号外显子(E746-A750)和第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性抗体,在组织芯片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84例肺腺癌的表达情况,探讨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组织类型的关系,并通过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PCR法基因检测结果(177例)相比较,分析EGFR突变性抗体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884例浸润性肺腺癌病例中,EGFR第19号外显子E746-A750缺失检测显示,3+病例7例(0.79%),2+病例38例(4.30%),1+和0病例分别为129例(14.59%)和710例(80.32%);第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检测显示,3+病例82例(9.28%),2+病例93例(10.52%),1+和0病例分别为82例(9.28%)和627例(70.93%)。两种抗体的阳性表达(≥1+为阳性)均多见于附壁为主型、腺泡为主型和乳头为主型,而少见于实性为主型和浸润性黏液腺癌,二者在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4和0.016)。与177例分子病理结果对比,当定义1+至3+均为阳性时,第19和21号外显子的特异性分别可达98.59%、92.98%,但敏感性相对较低,为62.86%和88.89%。当定义2+、3+为阳性时,两种抗体的特异性分别为99.30%和97.37%,而敏感性分别为25.71%和74.60%。当定义3+为阳性而0~2+均为阴性时,两种抗体的特异性均达100.0%,但敏感性很低(8.57%、34.92%)。第19号外显子E746-A750缺失的18例病例中,免疫组织化学(≥1+为阳性)敏感性高达88.89%,而非15 bp的缺失或非E746-A750缺失的8例中除2例1+外全部为0。

结论

EGFR突变性抗体的表达多见于附壁为主型、腺泡为主型和乳头为主型而少见于实性为主型和浸润性黏液腺癌。与基因检测结果相比,EGFR突变性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偏低。对于免疫组织化学为3+的病例,可直接判读为突变阳性,对于2+病例判读为阳性的准确率近90%,但如条件允许仍建议行基因检测,对于1+及阴性的病例,需进一步行基因检测。

其他文献
由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结构及能量需求特殊,因此其对线粒体的功能障碍非常敏感。编码线粒体蛋白质的线粒体DNA和核DNA改变会影响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导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本文将结合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高眼压及高龄),分析其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并在线粒体功能障碍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理论基础上,探讨新的旨在优化线粒体功能的治疗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16,52 :714-717)
期刊
目的探讨Venta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间肺腺癌病例7 371例,利用Ventana抗ALK(D5F3)试剂盒在BenchMark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平台上行ALK融合蛋白检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7 371例肺腺癌标本中ALK融合蛋白阳性446例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肺胎儿型腺癌(FA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6例FACL,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查,进行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并随访患者、复习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例女性和3例男性,年龄40~75岁(中位年龄59岁),肿块最大径2.5~6.0 cm(平均3.8 cm)。病理组织学上,6例表现相似,肿瘤由典型的
期刊